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9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MW燃煤电厂非碳基吸附剂喷射脱汞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雯  殷立宝  禚玉群  徐齐胜  张亮  陈昌和 《化工学报》2014,65(11):4413-4419
选取一个100 MW燃煤电厂对氯化铜改性氧化铝和氯化铜改性沸石进行喷射脱汞实验,应用EPA 30B标准方法对静电除尘器(ESP)前后烟气中的汞价态分布进行了采样和测试.研究了吸附剂喷射量对烟气中汞脱除率的影响.现场测试的汞平衡结果为77.1%~111.5%.经修正的汞平衡结果表明,吸附剂喷射量越大,脱汞率越高.改性氧化铝的脱汞率最高可达30.6%,改性沸石的脱汞率最高可达29.2%.喷射非碳基吸附剂后烟气中元素汞(Hg0)显著下降,在喷射量为0.22 g·m-3时,两种吸附剂可将烟气中Hg0比例由40%降低至22%左右,减少的Hg0主要转化为HgP.非碳基吸附剂与湿法脱硫(WFGD)系统协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Hg0向大气中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NaY分子筛担载FeSO4催化剂用于氨气还原NOx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分子筛担载FeSO4催化剂在SCR脱硝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况下分子筛担载FeSO4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物理结构,与纯FeSO4相比脱硝率可提高将近20%。经Mossbauer谱分析,催化剂制备过程中Fe2+转化为Fe3+,其具体存在形式为Fe (OH)SO4与Fe2O(SO4)2,前者催化脱硝效果优于后者。原位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在分子筛担载催化剂表面的氨与气相中的NO反应,Fe离子是吸附及发生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性中心。与钒、钛系2对氨水溶液[1%~7%(质量)]吸收CO2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20~80℃)和CO2体积分数(5%~20%)条件下,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随SO2浓度和SO2负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SO2浓度由0增至11428 mg·m-3,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均有一半左右降幅,而SO2负载量[0.1~0.4 mol SO2·(mol NH3-1]的增加,同样导致CO2传质通量及传质系数明显减小。氨水浓度及反应温度增加可有效提高CO2传质通量和传质系数,相对降低SO2对CO2传质的影响。CO2浓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其传质通量,但是CO2的传质系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气液传质广泛存在于气体分离等化工过程中,强化气液传质有助于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在气液两相体系中加入第三分散相固体颗粒是强化气液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该文对微米颗粒及纳米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对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传统气液传质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3种被学者广泛认可的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机制,简单介绍了几个可以微观上解释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现象的均相和非均相模型,比较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准确度。最后,在对已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纳米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朱振武  禚玉群 《煤炭学报》2016,41(10):2434-2440
对3个大型洗煤厂的原煤和相应的洗选产物进行了现场采样分析,通过测定原煤和各洗选产物中痕量元素的含量,研究了As,Be,Cd,Co,Cr,Hg,Mn,Ni,Pb,Sb和Se等11种有害痕量元素在洗煤过程中的迁移与脱除规律。结果表明,常规物理洗选能有效脱除煤中的无机矿物组分,在降低精煤灰分和硫分含量的同时,精煤中有害痕量元素也得到一定的脱除,除Se的脱除率较低以外(13.3%),其他元素的脱除率都在2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痕量元素随着伴生的无机矿物被脱除;洗选后Be,Cd,Co,Cr,Hg,Mn,Ni主要向矸石中富集,Se则主要在中煤里富集,As,Pb和Sb在不同洗选产物中的分布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高阳  赵博  禚玉群  陈昌和 《中国电力》2011,44(11):59-62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费用低的潜力,已得到广泛关注。为探索流化床对多污染物同时脱除的可行性,提出中温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方案,并在中试规模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650~800℃的中温烟气干法脱硫系统中喷入还原剂NH2或尿素,可以实现同时脱硝。还原剂的加入对脱硫效果没有影响。使用NH3作为还原剂时脱硝的最佳温度区间为700~750℃,最高脱硝效率为52.3%;使用尿素时最佳温度区间为780~810℃,最高脱硝效率为73.2%。副产物N2O和NO2的生成不明显,出口NH3的逃逸可以通过提高床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站脱硫系统的脱汞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燃烧是人为汞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燃煤电站汞脱除方法,特别是挖掘电站原有污染控制设备的脱汞功能很有必要。综述了3种常见脱硫系统的脱汞机理、脱汞效率及影响因素。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能够脱除烟气中大部分的氧化态汞,但对元素汞几乎不起作用,甚至还会导致烟气中元素汞的增加,系统平均脱汞率为51%;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具有良好的脱汞性能,能将烟气中的汞大部分转化为颗粒态汞,从而易于被电除尘器除去,脱汞效率在80%~99%;新式整体脱硫技术(NID)不仅可以脱除氧化态汞,对元素汞也有很好的脱除能力,对烟气中总汞具有84%~92%的脱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四角切圆锅炉流场伪扩散效应网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尝试并讨论了用于消减伪扩散的各种网格调整方法,并将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近流线的网格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流场,贴体网格和O型网格可以成功用于切圆锅炉流场的计算。为了探讨网格在计算中的作用,计算了切向燃烧锅炉模拟中采用直角网格布置导致的伪扩散效应在炉膛的分布。理论分析和数值与实验间的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网格线的不合理布置导致的伪扩散误差是切向燃烧流场模拟中的主要误差。在炉膛空气入口附近的伪扩散效应会覆盖湍流黏性的作用,大约为物理湍流粘性的10~30倍,这样的作用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The effect of sulfur compounds (including sulfur, sulfide, sulfite and sulfat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Cd emission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cine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imulated tubular furnace and simulated MSW spiked with Cd.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was meas-u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after digesting the samples including bottom ash, fly ash and flue gas according to related USEPA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 and Na2S tend to in- crease Cd partitioning in bottom ash, whereas Na2SO3 and Na2SO4 tend to reduce Cd partitioning in bottom ash. The effect of sulfur compounds on Cd partitioning in bottom ash was in the sequence of Na2S〉S〉Na2SO3〉 Na2SO4. chemical equilibrium analysis is also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rbents on Cd adsorption.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S presents strong affinity for Cd and restrains Cd adsorption by SiO2, whereas when temperature rises to between 830℃ and 1030℃, Cd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SiO2 is over 80% and the efficiency of Al2O3 is up to 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