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炼油厂水冷器中的汽油、柴油和溶剂等介质的渗漏,直接影响循环水场的水质质量。文中分析了不同介质渗漏对水场水质及外观现象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测数据和表观现象,准确地判断渗漏介质的类别,尽快找出生产装置漏点,减少了水场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
利用物性仪对油炸挂糊肉片在短时贮藏过程中的POV、TBA值进行实验。设定贮藏温度为0~40℃,时间为12h。结果显示: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氧化越严重,温度0~10℃时氧化并不明显,20℃开始发生显著变化,20~40℃条件下贮藏7h以后油脂氧化下降明显。同时对油炸挂糊肉片的色度进行了测定,发现2h之前L*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贮藏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a*值下降越快。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低剂量链脲佐菌素(50 mg/kg mb)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连续给予小鼠灌胃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600 mg/kg mb)28 d,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水平和抗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组小鼠,阳性药物组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组小鼠的体质量降低,空腹血糖浓度降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胰岛素水平降低,但模型组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组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4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通过胰腺病理组织切片分析可知,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鼠受损胰腺具有修复作用,胰岛面积和β细胞数增加。本研究为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产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小米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得率,实验采用超声-微波(U-M)辅助酶法提取小米SDF,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小米SDF的得率为测定指标,对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优化。对此条件下提取的SDF和采用传统酶法提取的SDF得率及其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得到了提取小米粉SDF的最优条件,微波功率为550 W,料液比(g/mL)为1:25,微波温度为55℃,微波时间为20 min,提取率为13.63%,比传统酶法提取的SDF含量提高了46.88%;通过对小米SDF物理性质的测定,发现超声-微波处理对小米S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4.79%,25.16%,15.74%。结论通过超声-微波辅助酶法可以提高小米SDF的得率,对其物理性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产自山西的东方亮小米为实验材料,探究煮制前后小米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差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煮制工艺,提取酚类化合物并测定抗氧化水平,使用植物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生小米及小米粥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煮制时间15 min、煮制功率700 W、料液比1:25(g/mL)为煮制的最优参数组合;与生小米相比,小米粥...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自然发酵对高粱淀粉分子结构及老化性质的影响,将高粱进行自然发酵,利用碱提法提取高粱淀粉,研究发酵过程中淀粉颗粒表面形态、官能团、淀粉分子质量、链长分布的变化对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后高粱淀粉颗粒表面有一定的侵蚀痕迹;发酵处理未生成新的化学基团,各官能团的峰位保持不变;发酵后淀粉的重均分子质量降低,低分子质量淀粉由74.2%增加到78.5%,同时高分子质量淀粉含量由5.4%降低至2.5%;支链淀粉的短支链百分含量降低1.8%~3.89%,长支链百分含量增加2.01%;发酵后淀粉的峰值黏度及回生值增加,其中回生值增加466?mPa·s,使发酵后的高粱淀粉更易形成凝沉,研究结果为自然发酵高粱技术调控及老化淀粉食品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明确煮制处理对绿豆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化得出绿豆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和煮制工艺,使绿豆在煮制过程中维持较高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绿豆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选用山西生产的明绿豆为原材料,采用超声-微波(U-M)协同萃取法提取绿豆多酚,采用传统煮制法进行煮制处理,采用福林酚法进行定量检测,以多酚含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并在其基础上探讨最佳煮制工艺,对煮制后的绿豆进行感官评定分析。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测试和总抗氧化试剂盒检测煮制处理前后绿豆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分析。结果当U-M处理时间为30min,处理温度为40℃,提取固液比(g/mL)为1︰15,乙醇提取剂体积分数为60%时为最佳提取参数,其多酚含量为3.14mg/g;当煮制功率为400W,煮制固液比(g/mL)为1︰25,煮制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煮制工艺的最佳参数,其多酚含量为2.45 mg/g,感官评定分数为83;对照组、煮制处理组的绿豆多酚清除DPPH能力分别为69.54%,56.30%,对照组、煮制处理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9.13 U/mL和23.57 U/mL,表明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呈量效关系。结论初步明确了煮制处理对绿豆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即经煮制处理后,绿豆中的多酚含量较低,抗氧化能力较弱。在保障风味的基础上,优化了煮制工艺,为绿豆中多酚类物质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产自山西的明绿豆为实验材料,探究萌发前后绿豆中酚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绿豆的萌发,通过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绿豆及绿豆芽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结合植物广靶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绿豆萌发前后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分析萌发处理对绿豆多酚组成成分的影响及与其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出46种多酚类化合物,筛选出44个差异代谢物,萌发前与萌发后绿豆芽的清除DPPH·能力分别为87.94%和96.24%,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8.56 U/mL和33.06 U/mL;最后通过KEGG查询得到筛选出的多酚类化合物参与了20个代谢通路。初步明确了绿豆中多酚类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绿豆的多酚类物质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