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59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蒋平平 《浙江建筑》2006,23(2):57-58
介绍了江苏太仓工程中所应用的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拨热金属隔热箔)的性能、施工方法、节能效果及性价比,认为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使之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施工工程。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增塑剂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聚氯乙烯增塑剂市场形势,分析了我国工业塑料与增塑剂的现状,发展与消费结构关系,论述了工业增塑剂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最新进展,特别是国内外采用固体超强酸,稀土固体酸,固载杂多酸及复合固体氧化物催化剂催化酯合成工业增塑剂的研究动态,指出高效,持效,无毒或低毒,无公害化的增塑剂产品,清洁化工业生产方式是全球塑料助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蒋平平 《增塑剂》2007,(4):38-38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增强,对塑料助剂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这使近年来对环氧大豆油新应用领域及新氧化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受环保政策趋严、技术提高等影响,环氧类增塑剂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同时其消费量也已占增塑剂总量的9‰10%。特别是美国,其消费量仅次于邻苯二甲酸酯和脂肪族二元酸酯增塑剂,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4.
环氧大豆油的生产技术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介绍了聚氯乙烯增塑荆环氧大豆油的性质和生产原理,提出了国内环氧大豆油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的环氧化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介绍了所用的催化剂、工艺条件及稳定荆。同时阐述了环氧大豆油的卫生性及加工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新型无毒增塑剂在儿童玩具和食品包装行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欧盟对工业增塑剂安全政策法规的进程、国外新开发及正在推广的无毒增塑剂的现状,以及美国、德国、韩国等开发的无毒增塑剂的品种。我国无毒环保增塑剂的现状及国内企业的生产概况,柠檬酸酯无毒增塑剂产品质量指标,也指出了国内无毒环保增塑剂发展方向的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酐和二乙二醇醚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二乙二醇醚马来酸酯(MD),此分子结构中具有酯基、醚键及碳碳双键,将此中间产物分别与乙酸钙、乙酸锌反应,制得二乙二醇醚马来酸酯钙/锌盐(MD?Ca/Zn)。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分析了热稳定剂产物的结构,分子中含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羧酸盐结构,可作为PVC主效热稳定剂。通过刚果红法、热老化法、热失重法、电导率等检测方法,和市售硬脂酸钙/锌进行对比,验证了热稳定效果及性能,分析了热稳定机理,同时探究了与辅助热稳定剂β?二酮(硬脂酰苯甲酰甲烷)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MD?Ca/Zn=2∶1(质量比,下同)时,对PVC的热稳定效果最好;初期白度可以达到40 min,静态热稳定时间为35 min;与热稳定剂总质量10 %的β?二酮复配后PVC的热稳定性能还可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铁系强氧化剂成功制备出单层氧化石墨烯(GO),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这种单层GO的形态和性质。通过超声将GO分散于去离子水中,于水性聚氨酯(WPU)合成的乳化阶段共混制备出GO-WPU复合材料,测试了其拉伸性能、热学性能、疏水性的变化,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乳液粒子形态与涂膜截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层GO在乳化阶段的加入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原来的10 MPa增加到24 MPa,当GO质量分数为0.30%,复合聚氨酯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_(d5))从245℃上升到272℃,同时,随着GO用量的逐步增加,复合膜的接触角则由70.3°提高到了95.2°从而实现了疏水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炎  蒋平平 《广州化工》2012,40(8):201-201,203
波谱解析是化学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根据当前高等院校波谱解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HCHO为还原剂,使用2步法制备银-铜复合材料。以苯酚为探针,该催化剂在臭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有极好的活性。臭氧分解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分解臭氧的能力正相关,说明催化剂和臭氧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臭氧臭氧化降解苯酚很关键。以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银-铜复合材料中还原态的Cu、Ag和Cu2O更易于与臭氧互相作用。在臭氧和催化剂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铜氧化物和银氧化物可以氧化苯酚降解产物,这个过程会促进苯酚降解的程度。此外,合成原料中加入的HCHO溶液和银离子有利于催化剂的稳固,降低离子的沥出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步法分别制备了一系列单金属介孔催化剂Ti-SBA-15-36,Mo-SBA-15-(180/28)和双金属介孔催化剂Mo-Ti-SBA-15-(X)。考察了双金属催化剂Mo-Ti-SBA-15-(X)的Mo含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以及探讨了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协同机理。考察了催化环氧化反应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的双金属催化剂Mo-Ti-SBA-15-(180/28)的催化效果均优于单金属催化剂的环氧化效果。当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80 ℃,催化剂剂量为25 mg,以环己烯作为底物,TBHP作为氧源,1,2-二氯乙烷作为溶剂时,Ti-SBA-15-36,Mo-SBA-15-(180/28)和Mo-Ti-SBA-15-(180/28)的转化率分别为41.07%、46.44%和98.33%,选择性分别为97.56%、93.19%和98.86%。同时Mo-Ti-SBA-15-(180/28)也具有很好的可循环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