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液相法用有机物改性剂对Sn-8Zn-3Bi焊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以改善焊料的润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对包覆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样品的抗氧化性、润湿性能和存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法可以实现在Sn-8Zn-3Bi焊料表面包覆有机物。以有机物C为改性剂,且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得到的改性样品的润湿角θ为7.8°,铺展面积S为108.83mm2,而未被改性的焊料θ为10.74°,S为93.40mm2。  相似文献   
2.
简述煤质检验中标准物质长期稳定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2个二级标准物质进行长达26个月左右的跟踪研究以测量煤的易变量(发热量、挥发分、碳、氢)的变化规律,结合散点图分析及稳定性评估探究煤的长期稳定性的变化特性,从而探讨煤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延展性。由研究可知,煤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在储存的第1年内其易变量(发热量、挥发分、碳、氢)的变化速率较大,特性量的数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储存的第12个月后标准物质易变量的变化速率减缓,标准物质在第12个月后的长期稳定性(即有效期)至少可延长至15个月,即标准物质初次定值后的第12个月应再重新定值。  相似文献   
3.
了解煤中碳的含量,对煤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很重要。研究开发了一个新的测量煤中碳的方法——三节炉半微量法,该方法既可以缩短试验时间,同时也能保证试验结果与国家标准GB/T476—2008《煤中碳氢的测定方法》中三节炉法所测的结果精密度无显著差异。改进后的测定方法在保证试验结果精密度的前提下,试验时间缩短约50%,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石油焦是是原油提炼后的最终副产品,具有低灰、低挥发分、高固定碳、高热值等特点。作为煤的一种补充或替代燃料用于锅炉燃烧发电、供热是石油焦很好的利用方式,本文采用热重法和马弗炉烧灰法将石油焦与烟煤等其它典型煤样进行燃烧特性对比分析。实验表明石油焦的燃烧特性介于烟煤和无烟煤之间,且接近烟煤,有较好的燃烧特性,即较低的着火温度、较大的反应速率和较集中的放热峰,但其固定碳含量也更高,灰分更低,所以放热更多。  相似文献   
5.
孙创奇  谭木娣 《广东化工》2016,(17):195-196
文章针对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测定方法 GB/T 28732-2012中的艾氏卡法,就操作过程作了一些改进,并用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说明改进方法可行。改进后的测定方法简化操作步骤,缩短了测试时间,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城市污泥处理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污泥焚烧的处置方法.提出了在污泥中掺入煤粉制成新型煤泥,并利用其与水煤浆相似的物理特性从而使用现有水煤浆锅炉燃烧技术处理的新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环保效益三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该研究未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三节炉半微量法测定煤中氢含量的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数据计算及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差异性及方法精密度比较,旨在寻找1种可缩短试验时间并同时能保证试验结果与GB/T 476—2008《煤中碳氢的测定方法》中三节炉法所测结果的精密度无显著差异的测量方法。经F检验可知,三节炉半微量法和与国标中的三节炉法的测量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即该2种方法可相互代替,且三节炉半微量法在能保证试验结果精密度的前提下可使试验时间缩短一半左右,极大地提高了测定煤中氢的实际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黏度的胺类固化剂和环氧活性稀释剂,并加入DBP增塑剂改善环氧树脂灌封胶的柔韧性,研究了各组分对灌封胶的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本灌封胶固化反应缓和,柔韧性好,黏度低,无色透明,适宜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灌封.  相似文献   
9.
燃煤所引起的汞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准确测定煤中汞含量是研究汞污染的前提。本论文结合实际的试验条件,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氧弹燃烧法消解煤样和《GBT 16659-2008煤中汞的测定方法》中规定的汞蒸气发生瓶消解煤样的测试结果,优化了煤中汞含量测定样品消解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氧弹燃烧法消解煤样不仅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而且具有简便快速、减少化学试剂用量、能有效地测定煤中痕量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