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着现如今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易现象更加频繁,所以,为了能够方便各个地区之间的沟通,我国对于道桥建设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加,但是由于数量过多,所以不能面面俱到,这导致在修建道桥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对于建造道桥有很大的阻碍,也会导致道桥的质量出现问题,所以,如果想要将修建道桥的各个方面进行提高,那么在修建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基层开始严格管理监控,这样才能够解决建设道桥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增加道桥的使用时间,本文会从建设道桥施工的基础(从选材到完工)开始研究解析。  相似文献   
2.
魏华  赵会艳 《电器评介》2013,(2):139-140
随着各大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增加,交通压力日趋增大,立交桥因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应运而生。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大城市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桥下的绿地景观设计也能够为行人提供优美的景观,还能将这个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我市立交桥桥下绿地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为未来的城市立交桥下绿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剑光  赵会艳 《电器评介》2013,(2):127-127,129
仿生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把仿生学理论引入到桥梁设计,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仿生学的理念为桥梁设计提供了更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能够解决目前桥梁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在仿生学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为桥梁设计引入生态观和“活体”的概念,阐述了如何在桥梁设计中应用仿生学理念,把桥梁设计的更安全、节能、牢固、美观和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生产生活和道桥工程息息相关,因此在道桥工程的质量方面,人类尤为的重视,因为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在道桥建设过程中,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能够使整个道桥工程以一个安全的状况进行建设,必须对防水路基面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重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做好道桥工程的防水工作,能够确保它的质量安全,如果它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要能够针对它现有的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也相应的加快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道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道路的规模和质量及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但道路施工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致使道路施工安全事故多发,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现有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特点及易出现事故的原因,提出如何控制安全管理因素的对策和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采用完善施工安全投入机制、建设道路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等手段,来有效的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路丽芳  张丽敏  赵会艳  武强 《爆破》2016,33(3):53-58
为得到爆破动力作用下的锚喷支护参数,在引入"转换因子"的基础上,采用"升维法"推导三维柱坐标下的平面剪切波波动方程,得到能量密度表达式和总能量表达式,再据此获得锚固后岩体的剪切波分布面积增大系数,从弹性动力学这个新的角度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爆破动剪切荷载锚喷支护机理,提出了确定锚固参数的新思路。以软岩隧道为具体工程应用对象,基于围岩稳定性分级,采用振幅衰减法和分布面积增大系数法对其锚固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保持一致,还能较大程度上减小确定锚固参数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以滇中引水工程穿越大量红层软岩段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红层软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力学性质。首先通过观察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时空分布变化及风化特征,分析了其工程地质特性;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特征,并从崩解、膨胀、软化三个方面研究了红层软岩的水理特性,结果显示红层软岩中矿物粒间空隙大多被粘土矿物填充,粘土矿物多数为混层结构,结晶程度相对较差,红层软岩经过自由浸水48h后,各地层软化系数均在0.4~0.7之间,遇水软化效应明显;最后采用MTS793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了红层软岩的力学性质,发现红层软岩三轴压缩破坏形态以压裂片状剥落和剪破坏为主,其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均属于稳定破裂传播型。  相似文献   
8.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具有强稳定性、疏水疏油性、高表面活性等而被广泛应用,其远距离迁移及高水溶性加剧了水体污染,如何高效低耗处理含氟废水已成为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电催化氧化技术因其高效清洁、易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PFCs的处理。而基于穿流式的电催化膜电极发挥了滤膜、电极和催化三重作用,解决了传统电催化氧化系统中传质传荷受限、活性物种利用率低、高能耗等难题,对PFCs深度降解研究意义重大。基于此,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电极对PFCs的降解,着重针对穿流式电催化氧化系统进行介绍,包括技术发展历程、膜材料、反应器类型等,探讨其强化机制、PFCs的降解机理和电催化膜电极污染防控策略,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电化学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碳钢材料结垢和腐蚀的影响,构建了以Ti/RuO2阳极和Ti网阴极为核心的电化学处理系统,将其分别与旋转腐蚀速率仪和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系统进行联用。首先通过除垢效果和电流效率对电化学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实验结果显示,15V电压、120min处理时间为最优电化学处理参数。电化学联用旋转腐蚀速率仪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硬度的水质,电化学嵌入后均可降低碳钢表面垢沉积速率。XRD和SEM分析表明,碳钢表面水垢晶型以方解石为主转化为以文石为主。但当水质为软水时,电化学嵌入可明显加剧碳钢腐蚀速率;而当电化学嵌入硬水与高硬水水质时,挂片表面可形成均匀、致密的Fe3O4层,碳钢腐蚀速率由0.60mm/a、0.54mm/a分别降至0.47mm/a、0.32mm/a。电化学联用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装置实验结果显示,嵌入电化学模块后,循环冷却水模拟系统的污垢热阻均显著降低。经数据分析,当水质为软水时,嵌入电化学系统后碳钢腐蚀速率增大,而当水质为高硬水时,碳钢腐蚀速率分别由0.12mm/a、0.15mm/a降至0.10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