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为了增加木薯渣的废物利用途径,对木薯渣进行高值化利用,制备木薯渣纳米纤维素,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以木薯渣为原料,对其进行酶处理和漂白处理,随后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再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热稳定性分析对木薯渣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木薯渣经过酶解和漂白后,纤维素质量分数从20.21%增加到77.39%,淀粉质量分数从50.39%降低到1.87%,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从18.38%降低到5.11%,木质素质量分数从3.69%降低到0.74%。结论 木薯渣纤维在103.425 MPa下均质30次后成功制备出了纳米纤维素,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CNF的直径为10 nm左右。淀粉酶处理、漂白和高压均质并没有改变木薯渣纤维的晶型结构,仍为纤维素I型。  相似文献   
2.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环氧氯丙烷(ECH)发生交联反应,制备具有高溶胀性能的CMC-PVA-β-CD三元复合水凝胶,并研究了CMC,PVA,ECH,β-CD添加量对水凝胶溶胀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20.0 mL水,0.52 g CMC,0.20 g PVA,1.2 mL ECH,0.24 gβ-CD时,水凝胶溶胀率最高,为2 040.62 g/g,压缩应力为7.90 kPa。与PVA-CMC二元水凝胶相比,CMC-PVA-β-CD三元水凝胶的压缩应力和结晶度均有提高。该三元复合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溶胀率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医药、消毒杀菌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加紧欧亚各国经济联系以及相互合作,以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需要采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总书记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一带一路"战略诞生。2014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为纳入"一带一路"规划而努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木薯渣与聚琥珀酸丁二酯的复合,以期制备可降解的并保持优良力学性能的木薯渣/聚琥珀酸丁二酯复合材料,促进木薯渣的回收再利用,替代传统塑料制品。方法采用生物质材料木薯渣,与聚琥珀酸丁二酯制备生物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力学性能检测、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所添加的生物质材料的粒径及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表观结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10 MPa热压压力下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弯曲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6.96,32.53 MPa,相比于4 MPa热压压力,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9.77%,148.7%。结论在适宜的加工条件下加入一定量木薯渣,并不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且能大幅提高木薯渣/聚琥珀酸丁二酯的降解性能。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农作物附加价值,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并能促进生物质可降解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在可生物降解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从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俨然成为20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也在传统印刷业引起了一片讨论,传统印刷业正在阐述这一新生名词并试着融入其中。本文试就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一种以木薯渣为原料的可食性包装纸膜,并检测其综合性能,以期制备出低成本、性能优异且绿色环保的包装纸膜。方法采用物理-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然后加入复合增稠剂、增塑剂等试剂,经脱气、铸膜、干燥成型得到环保型可食性包装膜成品,再通过力学性能检测、厚度测量、透湿度测定对薄膜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当膳食纤维与蒸馏水的料液比(质量比)为1∶25,复合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62∶38)的质量占膳食纤维溶液质量的3%,甘油的质量占膳食纤维溶液质量的1.6%,蜂蜡的质量占膳食纤维溶液质量的0.6%时,薄膜的性能最好,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为5.19MPa,0.712g·mm/(m~2·d·kPa)。结论低成本的木薯渣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可食性包装膜,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