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对SrTiO3材料体系的电致电阻效应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目前公认的3种调制机理:氧空位电迁移模型、共振隧穿路径开闭模型、位错网络模型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几种机理可能共存于电致电阻调制过程的不同阶段,找到其中的主导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薄膜材料杨氏模量测试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薄膜材料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共振法、纳米压痕法、动态膨胀法以及视觉图像跟踪系统与微拉伸复合法等,并对这些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介绍。在这些方法中纳米压痕法和共振法是相对准确而且普及的测量方法。当薄膜厚度减小到纳米量级时,纳米压痕法将达到测试的极限。共振法对于器件的加工工艺有一定的依赖,但辅以其他相关纠正技术将来有望成为测试纳米级薄膜杨氏模量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对于薄膜压电系数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综述了薄膜压电系数的测量方法,如正向压力法、圆片弯曲法、激光干涉法、悬臂梁法和显微镜法等,并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测试表征、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传统的测量方法,如正向压力法、圆片弯曲法和悬臂梁法等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难以得到根本性的优化;而高分辨率的激光干涉法和显微镜法测量方便、可靠,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表征薄膜压电系数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2O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粒径的大小、微结构以及组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Cu2O颗粒为组分单一、表面含有大量孔隙的八面体结构。颗粒的粒径大小并不均匀,分布在几十纳米到1微米之间。同时研究了Cu2O颗粒的吸附特性,发现Cu2O颗粒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吸附160min后,甲基橙的吸附率为67.5%,而且其最高吸附率可达94.86%。Cu2O颗粒的吸附性能可能主要来源于颗粒上的孔隙结构。拟合结果表明Cu2O颗粒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这说明Cu2O颗粒的吸附机制主要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电力转气(PtG)是指可再生能源制氢并转化为气体燃料,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拟在克拉玛依利用PtG技术,以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为出发点,设计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以及二氧化碳甲烷化系统。最终二氧化碳捕集效率91.54%,甲烷化效率77.5%,年产甲烷384万m3,吸收二氧化碳7.74万t,年营业额1.6亿元。对项目成本影响最大的是固定成本以及制氢成本,不过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更高效电解器的出现,未来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大规模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