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时代背景下,旧工业住区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适用性已逐渐降低,并面临着物质环境衰败、社会关系网络破损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以往旧工业住区的更新多聚焦于物质更新与利益均衡,而忽视了更新后的社会融合问题。文章以西安市灞桥区三棉社区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活世界"理论的再生产研究,从文化更新、社会整合、个人社会化三个层面探讨旧工业住区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旧工业住区更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弥勒县城新景现建设为例,研究其形成发展的历程和动因,参照使用状况后评价(POE)方法,对景现使用和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城镇景观应满足人们休闲需求,注重生态,创造特色.  相似文献   
3.
极富地域特色的云南城镇建设在发展中由于人们对地方特色理解不够.致使一些地区缺乏必要的特色规划手段.导致城镇风貌不伦不类、千城一面、万屋统一.这有悖于云南省保护城镇特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以玉溪市江川县江城镇特色规划为例.提出了特色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旨在阐明城镇特色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内容框架.提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所在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背景特色及教学系统的分析.提出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地域性文化特点。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导入乡土景观概念,阐述何为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而为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教学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的危害。就广播电台而言,雷电对发射机的危害非常大,本文主要从雷电产生的危害人手,阐述发射台防雷工作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国特色小镇迅速生长之势,部分特色小镇风貌塑造中与本土文化不相和谐的因素逐渐呈现,不利于特色小镇与风貌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将经济学领域的嵌入理论引入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探讨特色小镇与风貌的逻辑关系与模式。特色小镇的风貌具有自然地理嵌入性、历史文化嵌入性和行动者网络嵌入性,并且旅游、文化、政策、认知等因素均对特色小镇风貌脱嵌造成影响,可重点从产业和文化层面加强特色小镇的风貌再嵌入。该文结合大理沙溪特色小镇的风貌规划对风貌的嵌入—脱嵌—再嵌入进行连贯研究,以期能为特色小镇风貌规划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宏村作为徽州传统村镇的典型代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旅游开发使村镇建筑、景观环境、居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该文以宏村镇的空间景观结构和社会因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在空间景观形态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宏村镇主要空间景观的变化发生于宏村村外,在与宏村一河之隔的际村周边,宏村古村落内基本无变化。(2)旅游业发展导致村镇建筑由居住环境向旅游设施环境的转变,村镇由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向多元化发展。(3)村民意识转变、外来人口流入、政府政策干预、景区开发商发展策略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制约,对村镇空间景观形态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传统《景观植物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该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丽江束河自2003年旅游开发近10年来,空间形态和经济的巨大变化凸显出的居住主体置换现象。居住主体是指传统村落的居住者和空间使用者,居住主体由本地村民转变为外来商户,居住主体发生置换。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束河旅游商业情况,对比不同时期旅游商业发展状况,当空间成为利益角逐的场所和产物时,居住主体置换亦成为一种空间生产现象。该文分析引入空间生产理论,从三位一体分析的空间实践层面剖析居住主体置换的影响因素,总结旅游小城镇居住主体置换特征,揭示空间居住主体置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