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完善的电力市场可在电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是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活跃的供需互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机制;针对性开展电力市场中影响可再生能源消纳因素的综合性分析,也是相关应用研究亟需。本文重点考虑全时间尺度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相关的交易机制,概述了国外典型电力市场结构及运行情况,梳理了相应电力市场结构及机制中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影响因素;围绕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维关键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类市场结构和不同机制的建设现状,归纳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从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绿证市场耦合机制,可再生能源参与的中长期、现货交易及其衔接机制,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辅助服务市场,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需求侧响应机制等方面,梳理了我国相关电力市场的学术研究进展。研究建议,实施多市场协同运作、中长期及现货交易衔接、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需求响应机制建设等重点举措,支持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微电网系统作为整合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利用,发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效能的有效方式。为了保证微电网系统供电可靠性,最大限度提升光伏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需要为农村微电网系统配置合适的储能。为此针对农村地区负荷特性进行研究,结合系统结构和光伏出力特性确定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综合考虑广东某农村地区的电网负荷特性、农村峰谷电价及环保效益等多种经济性因素,以光伏利用率最大和经济性最优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微电网光储容量优化配置模型。以广东某农村地区微电网的运行数据为基础进行仿真分析,分别对含工业区农村地区、农业为主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农村地区场景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光伏和储能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微电网系统的光伏利用率和经济性。该模型可为其他农村地区微电网的光储容量配置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容性耦合逆变器(CCI)可有效提高无功功率调节能力,且具有更高的经济性。为了提高微电网系统无功调节的灵活度,建立了一种包含并联CCI和感性耦合逆变器(ICI)的新型混合微电网结构。探讨了CCI和ICI的功率特性;分析了微电网中功率分配比例对逆变器容量的影响;针对CCI缺乏实用化功率分配方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CCI和ICI的不均等功率分配方法;进而结合算例研究了不均等功率分配比例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功率控制方案;根据算例搭建了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测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功率均分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逆变器容量。  相似文献   
4.
推广智能用电新技术是挖掘配电网用户侧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手段,从提升用能智慧化出发,综述加强可测及可控能力的智能用电新技术发展应用情况。进一步从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市场导向3个方面,建立智能用电新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描述体系。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和影响度,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模糊评价分析理论,构建智能用电新技术应用成熟度模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提出技术应用成熟度评价、薄弱环节分析及电网应用目标导向敏感性分析的技术成熟度模型实用化分析思路,为智能用电新技术在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配电网的建设速度与EV的普及速度失配问题,进行了配电网充电负荷接纳能力评估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首先,以充电桩接纳能力来衡量配电网的充电负荷接纳能力,从配电网侧、充电桩侧和用户侧分析了配电网充电桩接纳能力影响因素.其次,建立基于充电桩数量的充电负荷评估模型,基于充电桩数和车桩比计算充电负荷,进而利用充电负荷和配电网...  相似文献   
6.
微电网的有效评价将是微电网规划建设与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从组成架构评价、技术性评价以及效益评价三个方面逐级构建了微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微电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中评价分量类型众多、值域开放等特点,根据不同特性的评价分量设计不同的标准化策略,尤其是一些取值无上下限的指标,引入反正切、负指数等映射函数,将评价指标值域合理地映射到[-1,1]区间,同时使其量化结果可以反映与理想值间的偏差,形成一套适合当前微电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指标归类量化方法。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某典型微电网三种不同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案例结果验证了所述量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