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次用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ππ,Kπ,K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计算发现在D→ππ,Kπ,KK衰变中的一些衰变道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大多数的衰变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我们的计算结果比因子化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大改进,但部分衰变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相比还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ARGO物理用户可以方便高效地在网格环境下完成大批量的ARGO数据处理作业的提交和管理,论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和封装技术,设计和实现了ARGO网格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完成在ARGO实验网格上的ARGO重建和模拟作业提交测试,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北京谱仪Ψ(3770)扫描实验中,利用快速重建数据,基于大角度Bhabha散射事例测量各扫描能量点数据样本的积分亮度。  相似文献   
4.
首次应用QCD因子化方法和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计算D0→K-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计算发现,在D0→K-π+衰变过程中,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计算结果基本处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有大量的实验研究了电子、中子、原子和分子的衍射现象,且给出不同的理论解释。本工作用一种量子力学的方法研究低能中子的双缝衍射问题。通过研究可知:当缝宽a和缝间距d满足(a+d)/a=n(n=1,2,3,…)时,衍射图样中级数为n,2n,3n,…的缺级;当(a+d)/a≠n(n=1,2,3,…)时,无缺级现象;缝的长度b只影响衍射的相对强度,而缝的厚度c不仅影响相对强度,且还改变衍射图样中的缺级现象。  相似文献   
6.
连续铸轧过程中氢的来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义庆 《铝加工》2004,(1):17-19
分析了熔炼、铸轧过程中铝熔体吸氧的影响因素.结台作者实际经验,提出了减少铝熔体吸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华北铝业有限公司在国内铝加工企业率先导入了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并通过培训、项目实施达到了锻炼队伍、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进而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流程衡量改进效果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薛定谔方程只适用于保守力系统,在原子分子领域,粒子也受到非保守力作用。本工作利用Feynman路径积分方法得到非保守系统的量子波动方程,该方程将可用于一些相关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用传输矩阵法对含缺陷层的一维光子晶体的吸收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介质层为非金属介质,缺陷层为金属介质,给出实际材料构成的光子晶体吸收率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又对任意介质构成的光子晶体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即分别研究了入射角的变化、缺陷层折射率虚部的变化、介质层折射率的变化、介质层厚度的变化以及光子晶体周期结构的变化对光子晶体吸收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通过调节光子晶体的一些参数,就可以发现这些参数对光子晶体吸收率的影响,从而为光子晶体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义庆  王俊颜 《工程力学》2024,50(4):151-160

为了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的拉伸性能,该文基于切口梁四点弯曲试验获得的荷载-切口张开位移(CMOD)响应,提出了一种UHPC拉伸性能简化反演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了考虑裂纹局部化的非线性铰模型和可描述拉伸应变硬化或应变软化特征的多折线UHPC受拉应力-应变关系。通过5种钢纤维掺量的UHPC切口梁弯曲试验和轴拉试验的验证以及模型参数分析表明:在切口梁弯曲响应的离散性较低时,提出的计算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UHPC的受拉初裂强度和极限强度;随弯曲响应的离散性增大,轴拉应力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越大;特征长度及特征点数量对应变软化UHPC受拉应力-缝宽曲线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小,但对于应变硬化UHPC,特征长度的增大和特征点的减少都会导致其极限强度预测值偏高。通过应用表明:采用基于荷载-CMOD响应的非线性铰模型预测UHPC的受拉性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