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分段二次函数描述薄铝板淬火换热系数,并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温度场和应力-位移场模拟,得到换热系数和位移场的关系.基于试验所得翘曲位移反求换热系数,进行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模拟,并与用X射线衍射仪测得的残余应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值和试验测量值吻合良好,证明模拟方法可用有效.最后分析了薄铝板淬火残余应力产生机理和翘曲发生原因,得到了淬火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油气富集程度的评价及预测是油气成藏和勘探部署分析的重要内容,其结果对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总结前人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评价单井各层段油气富集程度的方法——根据已知储量井的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利用油气显示级别对单井3种资料进行赋值,结合各油气层段的砂岩厚度,计算3种资料的油气聚集有效值,并建立其与储量丰度的数学关系,进而预测未知储量井各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为例,利用该方法预测了各井不同层段的油气富集程度.通过对比勘探成果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认为其平均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因此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在征沙村中部和永进东北部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是将来增储上产预备区;深层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富集程度较高,但探明程度较低,为下步勘探的重点方向;探区东部凸起与凹陷过渡区为下步选区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指出:该区高产井呈带状分布并与古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沉积作用中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为水体的高能带,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粗颗粒,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裂缝,使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变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远离古构造带翼部的沉积成岩条件相对较差,储层物性变差,于是在古构造带上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氢氰酸的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瑞超  李萍 《沈阳化工》1994,(1):23-27,36
  相似文献   
5.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的荧光特征及含气性,结合实测物性数据确定两类储层孔隙下限。结果表明,孔喉中的显微荧光分布与强度可分为三类荧光级别,储层显微荧光法可较直观、可靠反映储层含油气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等一致,表明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显微荧光确定储层含气性与物性下限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压扭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较为复杂,需要不断深化认识,这对西部压扭盆地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实践意义。野外露头区勘查和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体处理成果揭示,准西北缘乌夏地区发育的高角度逆冲断层普遍具有走滑特点,并伴有多组系次级剪切断层,从而形成典型压扭断裂带。碎屑岩层系能干性差异控制压扭断层垂向脱耦传播和分段发育,构造活动强度变化进一步控制断层发育组系及其组合样式的变化。自深层至浅层随着压扭强度的逐渐减弱,压扭断裂带在剖面上存在“辫”、“花”和“阶”状3种基本组合样式,对应平面上呈“网结”、“羽列”和“雁列”状展布。已发现油气田剖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样式断层的油气垂向输导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是控制压扭叠合盆地油气资源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确认狮子沟构造油气来源,对研究区域内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油轻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确认了狮子沟构造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细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狮子沟构造油气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并多以湖相腐泥或混合型成因为主。深层E32和E31油气多具有自生自储的特征,浅层油气属于E32和E31成因烃类的混合叠加而成,但多表现为以E32来源为主、E31来源为辅的特征,并且充注部位不同,其中E31成因油气注入区分布在构造高部位,而E32成因油气注入区分布于构造翼部。  相似文献   
8.
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渤南洼陷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气均为自生自储,其中断阶带地区油气为一期成藏,油气成熟度较低;深洼带地区存在两期油气生成过程,但主要捕获了后期湿气阶段的天然气,气体干燥系数较高,具有分段捕获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石墨双向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原油成熟度由于不能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多利用生标物参数进行判识。常用的生标物成熟度参数多为定性分析,且不适用于高成熟阶段的原油样品。以低热演化程度的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高温热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热演化阶段下液态烃产物的芳烃特征,探讨各芳烃参数与实测热成熟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甲基菲、三甲基萘等参数与热成熟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各参数与热成熟度的拟合公式;并对哈山地区油砂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判识,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成熟度较低,白垩系原油成熟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