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G标准下的蜂窝网络正在向异构化、超密集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基于六边形网格模型的研究方法较为理想化且并不精确,越来越不适用于如今的异构网络.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基于随机几何的泊松点过程来研究异构网络的基站部署,这种方法假设基站的空域分布完全随机,因此得到了覆盖概率的理论下界.但是由于宏蜂窝边缘(盲区)以及热点地区(忙区)等特殊区域中,站点的分布可能形成簇,此时,基于泊松点过程的空域分布将不再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使用泊松簇过程研究三层异构蜂窝网络的基站部署与规划.首先,提出基于泊松簇过程的基站部署系统模型,讨论了基于簇分布的基站形成过程;其次,在充分分析用户受到的聚集干扰基础上,采用基于瞬时信干噪比的小区选择机制,推导出了中断概率模型,并讨论了三种特殊条件下的中断概率;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基于泊松簇过程与泊松点过程的中断概率的差异以及信干噪比阈值变化时的中断概率的变化曲线,证明了基于簇的空域基站部署具有更低的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相感应电机在转速和转矩测试过程中,存在采集数据易受外界干扰而导致转速和转矩等估计值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中心差心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三相感应电机转速和转矩的估计.首先,以三相感应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电流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出了三相感应电机在α-β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然后,采用中心差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三相感应电机转速和转矩的解算.仿真结果表明,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中心差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变化具有更好的跟随性能及更快的收敛速度,能够准确的估计三相感应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现今视频监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在超广角区域监控领域仍然存在实时性、价格费用的限制。为此提出一种采用单摄像头,通过支持向量机与相位相关法相结合的在线实时快速图像拼接。方法 针对单摄像头定点旋转获得的图像序列,其拼接矩阵具有位姿相关的特点,采用相位相关法计算图像位姿信息,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子计算对应位姿下的图像拼接矩阵,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离线模型,在线过程中,根据当前帧的位姿信息计算拼接矩阵,再使用相位相关法实现精确匹配,以获取实时拼接图像。结果 采用DM6446嵌入式平台检验算法的可靠性,该算法可稳定地在0.1 s的图像采样时间内完成图像拼接,相较于传统的基于特征匹配方法,大幅提高了运算速度与运算稳定性,且运算结果清晰度符合监控要求。结论 本文图像拼接算法,根据位姿信息实时计算拼接矩阵,以获得可靠快速的全景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依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图像清晰度。  相似文献   
4.
进水水力负荷对植被浅沟雨水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植被浅沟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通过实验室尺度模拟试验,分析不同进水水力负荷条件下植被浅沟对雨水径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水力负荷为1~4 m3/h、进水时间为30min时,植被浅沟对雨水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分别为4.54%~13.49%、10.32%~35.38%,对应的削减量分别为0.14~0.18m3/h、0.18~0.21m3,径流峰现延后时间则介于9.40~20.37min;随进水水力负荷的减小,植被浅沟对雨水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的控制效果呈上升趋势,径流峰现延后时间也随之增大;采取减小水力负荷(或增大浅沟断面尺寸)的方式,从削减量指标判断,对提升植被浅沟的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和总量控制效果意义不大;因径流峰值延后时间的增大而产生的良好削峰和错峰效果,可有效缓解雨水排放系统的行洪压力。  相似文献   
5.
6.
发动机三级涡轮叶片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发动机三级涡轮转子叶片在飞机赶快冰爬升时断裂,通过断口SEM观察,EDAX成分分析,叶片基材金相检验和硬度测试等分析了叶片的断裂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共振是叶片失稳断裂的直接原因,热疲劳萌生裂纹,高温腐蚀疲劳控制裂纹稳态扩展,材料冶金缺陷对叶片断裂过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大功率气体火花开关,研制了大气压空气电晕均压多间隙气体火花开关,该开关采用电晕放电均压方式,由9个相同的间隙构成。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9间隙电晕均压气体火花开关的电场进行了分析,发现适合长度的电晕针对开关主间隙的电场影响很小,且加载触发脉冲时可在中间间隙形成了强烈的畸变电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开关击穿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晕均压有利于提升开关的稳定性,开关自击穿电压分散性降低,自击穿电压略微增大;同时多间隙开关实现了良好的触发导通,在工作电压60~85 kV(工作欠压比56.8%~80%)范围内,开关的击穿延时抖动均小于20 ns,当工作电压达到80 kV以上时,抖动可小于10 ns。文中设计的大气压空气电晕均压多间隙气体火花开关可用于直线脉冲变压器等脉冲功率系统,使用的基于电场模拟对电极结构进行优化的方法对设计其他类型的开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及正电子湮没谱技术(PAS)对快中子辐照硅中的双空位(V2)的退火行为作了详细研究.研究发现区熔硅中双空位在250 ℃热处理会通过相互连接形成链状而在红外光谱中消失,提高退火温度到350~450 ℃,它们将进一步结合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四空位型缺陷;而在直拉硅中双空位主要通过捕获间隙氧或A中心(VO)形成V3O复合体而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