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前置后驱车型变速器齿轮敲击异响问题,采取试验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分析并确认其传动系扭振特性匹配不当与变速器齿轮敲击异响间的较强相关性。据此利用ADAMS软件建立传动系仿真模型研究传动系关键部件扭转刚度特性参数对变速器齿轮敲击异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离合器主减振刚度、后桥半轴扭转刚度对传动系扭振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引致变速器齿轮敲击异响,通过减小离合器主减振刚度以及增大半轴刚度等方式可有效抑制此类异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国产MPV车型在三档加速工况存在的变速器齿轮敲击异响问题,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其三档加速工况传动系的动力学特性,通过灵敏度分析确认离合器参数对该模型建模及分析精度影响较大。以变速器一轴齿轮角加速度二阶次曲线试验结果为目标,针对离合器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及参数优化并由此获取离合器参数最优值。结果表明:经正交试验设计选出的离合器参数取值组合可提升模型仿真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3.
气流再生噪声对消声器性能和声品质影响大,而湍涡耗散是消声器内部流场分布重要体现.利用流场分析及量纲平衡提出了湍涡耗散分布特征系数,建立了关于该系数的穿孔板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模型,求解了模型参数,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穿孔板消声单元进口气流速度的增加,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快速增大,斜率都超过了1;随着湍涡耗散的增大,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减小,尤其当湍涡耗散小于1.0×10~5m~2/s~3,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快速下降,当湍涡耗散大于1.0×10~5m~2/s~3时,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下降速度趋于平缓,该模型可以定量分析穿孔板消声单元结构参数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规律,穿孔板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随气流分布速度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5.
车辆处于加速、制动或转向工况时,运动惯性会导致车身发生俯仰、侧倾运动,如果幅值过大将使乘员产生紧张、眩晕等不舒适感。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身姿态补偿控制与天棚加速度控制相结合的算法,建立自适应阻尼控制系统,不仅可使车辆垂向运动的振动效果得到改善,还能兼顾车身俯仰、侧倾控制,使其控制效果更加接近主动悬架。另外,搭建一种新型的减振器机械硬件在环试验台,可以对车辆垂向、俯仰及侧倾运动进行控制算法有效性验证,能克服四分之一减振器台架仅能验证车辆垂向运动的局限性。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该算法在不同车速工况下B级路面和C级路面质心加速度幅值平均降幅达21.16%和13.21%,不同减速度和加速度工况下俯仰角波动峰峰值平均降幅达25.50%和28.82%,蛇形工况下不同车速的侧倾角幅值也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瑞利法对高速内燃机曲轴纵向振动进行研究。将内燃机曲轴等效为连续分布阶梯轴模型,根据当量轴段以及集中质量的动能和势能关系,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轴系纵振模型;根据刚度耦合原理,并考虑轴系扭转激励和弯曲强迫激励,建立了纵振强迫振动模型。采用谐次分析法对模型求解,将结果与采用三维振动测量装置实际测得的某直列四缸柴油机曲轴自由端的振动信号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各主要谐次都保持相当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车辆起步抖动问题严重影响车内人员的驾乘感受,为了对汽车起步抖动进行客观评价,从车辆起步过程的振动剧烈程度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车身纵向抖动评价指标。为了对所提出的客观评价指标进行验证,针对某具体车型进行了实车试验,同时选取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起步抖动主观评价,并将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评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主、客观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验证了所提客观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Y24—1177(120)、Y24—3434(350)四柱双动液压拉伸机是为了适应轻工行业对压力加工设备快速高速多规格的需要,由佛山市通用机械厂在生产Y24—1961(200)四柱液压拉伸机的基础上发展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已于87年12月中旬通过样机鉴定。该产品设计合理,结构先进。使用了空程快速升降及主油缸自吸充液结构,将液压系统小型化,省掉了大流量泵和大通径的液压件;导柱和主活塞杆采用镀硬铬,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家电产品的加热系统主要由电加热器和热保护器组成,热保护器又分为可复位式和不可复位式两种。可复位式以控制温度作为选择依据。不可复位式则根据产品的外壳、内部结构所能承受最高非破坏性温度作为选择依据。一般情况下,希望熔断温度与保持温度越接近越好,这种既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又可在外壳材料的选择上降低成本。 在电加热器领域,长期以来使用最广泛的是电热丝加热方式,它占据着电加热市场的绝对份额,主要缺点是热惯性大、效率低。半导体加热材料(PTC)是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加热材料,但由于材料的居里点限制,易裂、以及…  相似文献   
10.
在车型早期开发阶段,模态解耦设计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怠速工况隔振设计的理想选择。如何选择解耦坐标系,以及制定出合理的模态优化策略是获得具有良好隔振性能悬置系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模态参数与动态悬置力响应之间的关联性,指出悬置系统模态解耦设计时提高有效性的一般性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