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京杭大运河是荟萃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线性廊道。近年来,运河沿线各城市相继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的基本建设思路指导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运河规划设计方法和运河文化内涵阐释表达方法作为支撑。【方法】以叙事空间为切入视角,通过对相关叙事要素进行筛选与量化,利用地图叠加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叙事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各历史阶段、各叙事主题下的大运河叙事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论】为基于文化遗产价值叙事性阐释表达下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范围确定、“一带两核八区多点”的核心区空间布局结构、游览线路规划、数字技术应用等提供了参考,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曹易  韩轶群  陈野 《包装工程》2024,(10):325-331
目的 大运河的天津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交互一体化的天津大运河活态博物馆系统,丰富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形式。方法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对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遗产现状与各类文化遗产空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核密度分析,根据GIS平台的分析结果规划出天津大运河活态博物馆的线下展示空间范围,并对运河文化遗产分布情况进行博物馆式的各主题展区与游览路线的规划设计。基于可视化、数据库与JPS等数字化技术创新构建大运河活态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并针对数字化平台功能模块与数字导览系统的构建方法,分别进行阐释。结论 构建天津大运河活态博物馆系统,不仅能够丰富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形式,还可以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导览系统设计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3.
韩轶群 《四川建材》2010,36(1):105-107
全套管灌注桩技术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开始被广泛地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下咬合灌注桩技术在基坑支护中的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冬冬  韩轶群  曹磊   《风景园林》2019,26(10):101-106
道路是城市硬质化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居住小区雨水径流的主要来源,也是雨水排放的重要通道,因此居住小区中道路系统与雨水产汇流过程关系的探究对于居住小区雨洪韧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居住小区为例,借助ArcGIS和SWMM,探讨不同降雨强度下分别具有网格型、尽端型以及环网型、环尽型道路布局模式特点的居住小区产汇流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以雨洪韧性导向为目标的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堤防作为一种基础水利设施,在流域防洪治理、生态保护保育、交通组织引导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对于河湖水系的堤防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堤防设计存在形式功能单一与治理方式不系统等问题。荷兰作为一个因堤防而生的国家,在长期与堤防相互依存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样的堤防利用模式。本文通过深入梳理荷兰堤防的发展历史,阐述海堤、河堤、圩田堤、湖堤等堤防的功能,同时结合社会及自然因素分析堤防系统在塑造交通景观、生态景观和聚落景观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在总结荷兰堤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河流堤防的整治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