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5篇
武器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油/LPG发动机的双燃料供给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柴油/LPG(液化石油气)双燃料供给系统。该系统的技术核心是由型板控制的LPG调节阀,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优化控制规律,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变动,自动调节柴油/LPG双燃料比例。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是非电控传统柴油机改装成双燃料发动机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氢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氢的特性、储存方法以及在内燃机中利用氢的各种方式,着重阐述柴油机加氢后燃油消耗和排放特性的改善,氢化金属的生成与种类,吸放氢特性,以及氢化金属储氢、供氢装置结构,并指明了内燃机利用氢需解决的问题,措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进排气系统调谐改善EQ6100汽油机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EQ6100汽油机进排气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进排气管道气体动力效应,对进排气系统作多方案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进排气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发动机扭矩,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4.
仿真训练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仿真训练器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介绍了 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仿真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总结了仿真训练 器的开发方法,最后对仿真训练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含水乙醇-空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83,K、0.1,MPa的初始条件下,利用定容燃烧弹装置和高速纹影摄像系统开展了含水乙醇在不同的体积分数(水的体积分数为0~30%)和当量比(0.8~1.6)下与空气预混的层流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气的无拉伸层流火焰传播速率和燃烧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水的体积分数小于30%,火焰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当量比为1.2附近,而在水的体积分数达到30%时,其最大值开始向1.0的方向移动;含水乙醇-空气火焰的马克斯坦长度和前锋面的稳定性都随当量比增加而下降,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当量比为1.6时,马克斯坦长度由正值变为负值;无量纲的层流燃烧速率随水的稀释率呈线性下降,随当量比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发动机工况、充气效率和过量空气系数、柴油喷射系统和LPG掺烧比例等因素对柴油机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柴油机掺烧LPG后 ,高、中负荷工况时能耗下降 ,而低负荷工况时能耗增加 ;充气效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不会影响经济性 ;适当增加喷油提前角和减小喷油器的喷孔直径 ,增大喷油泵柱塞直径 ,有利于改善经济性 .  相似文献   
7.
汽油中金属成分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的性能和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汽油质量要求。根据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解析的结果,得出了汽油中金属成分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的具有不良影响的结论,指出现有国家汽油质量标准偏低,若不及时调整,将对未来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国内柴油机冷却系统中冷却水流动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以及新的进展,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含水乙醇进行重整,以制取氢气的新方法,报告了介质阻挡放电含水乙醇等离子体重整的初步实验结果.并从放电形貌和微放电电流两方面,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乙醇蒸气下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实验研究表明同样放电条件下,乙醇蒸气微放电的强度低于空气介质,微放电持续的时间比空气中的长,表现出貌似辉光的较为均匀的放电形貌,其辐射的谱线范围在绿光波段.  相似文献   
10.
仿真训练器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仿真训练器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仿真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总结了仿真训练器的开发方法,最后对仿真训练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