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深过冷液态Co85Cu15亚包晶合金的快速凝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使大体积Co85Cu15亚包晶合金的最大过冷度达到351K,实验测得其超过冷临界过冷度为379K,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显微组织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并显著细化;溶质截留效应增强,显微偏析程度减小,Co的同素异构转变受到抑制,凝固组织中Co主要是亚稳的过饱和α-Co固溶体,ε-Co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落管无容器处理和单辊急冷技术研究了三元Fe-18.5%Mo-28.5 %Si共晶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结果表明,快速凝固合金的微观组织均由MoSi2、τ1(Fe5 MoSi4)和FeSi 3相组成.在自由落体条件下,随着液滴直径的减小,合金的凝固组织由两种二相共晶(MoSi2+τ1)和(MoSi2+ FeSi)向细小不规则的3相(MoSi2+τ1+FeSi)共晶转变;而在单辊急冷快速凝固条件下,三元共晶的凝固组织则以柱状晶为特征.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三元共晶组织都发生了显著的细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落管无容器处理技术实现Fe-8%Mo和Fe-26%Mo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结果表明:大尺寸Fe-8%Mo合金液滴的凝固组织由α-Fe枝晶晶粒组成,溶质Mo主要富集于晶界处。随着合金粒子直径的减小,α-Fe相组织形态由粗大枝晶向等轴晶转变并显著细化,同时α-Fe相的微观偏析逐渐减弱。当粒子直径减小到约100μm时,发生显著的溶质截留效应,过冷度和冷却速率的增大抑制了溶质Mo的扩散。大尺寸Fe-26%Mo合金液滴的快速凝固组织由残余α-Fe相和层片共析组织(μ+α-Fe)组成,且随着粒子直径的减小,凝固组织由层片状逐渐转变为颗粒状。理论计算表明,随着过冷度的增大,α-Fe枝晶发生由溶质扩散控制生长向热扩散控制生长的转变。发生该转变所需的临界过冷度随合金中Mo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对电站锅炉燃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势在必行。首先利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动态惯性权重和自适应t分布变异对麻雀搜索算法(SSA)的种群初始化和位置更新进行改进,获得一种新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然后通过ISS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正则化系数和核函数参数,建立ISAA-KELM锅炉燃烧特性预测模型。采用该预测模型对某超超临界660 MW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得到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和锅炉热效率的平均绝对误差率分别为1.441 7%和0.023 9%,预测效果较好。最后,根据该模型预测结果,利用ISSA对2种典型工况锅炉运行可调参数进行寻优,优化后低负荷工况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约91.73 mg/m3,热效率提高0.54%,高负荷工况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约45.96 mg/m3,热效率提高0.50%。  相似文献   
5.
电锅炉作为大功率电热转换装置,成为提升火电机组运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电力可靠消纳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提出了此类项目中电锅炉容量、储热容量的配置核算原则,并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考虑电网调峰深度调度限值因素,建立系统优化运行参数、运营经济性评价计算模型。结合东北地区某热电厂多机组系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得出了该项目最佳的电锅炉配置容量为300 MW,储热容量为17 MW·h,同时提出全厂优化运行方案。结果表明:案例电厂在30%调峰深度限值工况下,每个采暖季可新增调峰收益约13 953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约5年;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目将具备长期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锅炉化学清洗小型试验的试验方法,给出了盐酸清洗缓蚀剂的筛选及小型试验数据,确定了最终的缓蚀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缓蚀剂的腐蚀速率约0.52 g/(m2·H),并总结了清洗方案的综合考虑因素,为同类型机组的化学清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落管无容器处理技术实现了Fe-23%Mo-27.5%Si三元包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获得直径为100~1 200μm的合金粒子。研究发现,室温下凝固组织由包共晶组织和三相共晶组织[FeSi相+τ(1Fe5Mo2Si5)+MoSi2相]组成。随着粒子直径的减小,初生FeSi相由粗大枝晶变为碎断枝晶,进一步变成不规则的粒状晶粒;共晶胞体积变小,其形貌由层片状变为涡旋圈状。理论计算表明,随着液滴直径的减小,过冷度和冷却速率呈指数关系增大,试验中获得的最小粒径对应的最大过冷度达到420 K(0.26T)L。  相似文献   
8.
吴静毅  鲁晓宇  翟薇 《铸造技术》2014,(10):2316-2319
采用超高真空落管无容器处理技术研究了Fe-19.1%Si-7.8%Ti三元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理论计算表明,在自由落体条件下Fe-19.1%Si-7.8%Ti三元共晶合金获得的过冷度范围为:37259K;冷却速率范围为:4.81×103259K;冷却速率范围为:4.81×1032.48×105K/s。由XRD和EDS点分析结果得出,在较小过冷度下,合金的凝固组织由(Fe3Si+Fe5Si3)二相共晶和(Fe2Si+τ3)二相层片共晶构成,生成(Fe2Si+τ3)二相层片共晶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Fe3Si+Fe5Si3→Fe2Si+τ3固态相变;在大过冷度下,(Fe2Si+τ3)二相层片共晶消失,固态相变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电力供应系统灵活性运行的要求。未来几年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将成为常态。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解决火电与新能源发展之间冲突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提出燃煤发电-储热耦合技术。耦合技术能够实现热电解耦,提升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与灵活运行特性,为新能源提供更多的上网空间。针对燃煤发电-储热耦合技术,论述了可应用于燃煤机组的3种物理储热技术:热水储热、相变填充床储热与熔盐储热技术,并分析3种储热技术的特点,提出未来3种物理储热技术的研究方向。总结评价储能装置热力性能的指标,包括蓄放热功率、无量纲温度、Richardson数、蓄放热效率。同时建立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调峰能力计算模型,将燃煤发电机组的电热特性与储热系统计算模型耦合,以此分析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调峰能力。提出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合理的运行机制,建立评价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指标:储热过程、放热过程与全过程的热效率、系统调峰容量与调峰裕度。构建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电热综合调度模型,模型包括目标函数与调度约束。其中调度约束包括电力平衡约束、供热约束、可再生能源出力约束、电功...  相似文献   
10.
动静压混合气体箔片止推轴承具有优良性能,但目前针对其研究报道较少。对此,提出了该轴承的模型,并针对其静态特性和流弹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基于MATLAB软件建立了动静压混合气体箔片止推轴承静态特性的双向流固耦合数值预测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转速、供气压力、供气孔布置位置下的箔片变形,静态载荷和摩擦力矩,获得了运行参数和供气孔位置对动静压混合气体箔片止推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供气压力对摩擦力矩的影响较小,但会增大轴承轴向载荷,升高转速会导致轴承摩擦力矩明显增大;供气孔布置位置对动静压混合气体箔片止推轴承的静态特性影响较大,应合理选择供气孔的布置位置,在满足轴承载荷要求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将供气孔布置在倾斜区域。相关研究结论对动静压混合气体箔片止推轴承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