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一共建立6个模型探讨门窗洞口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组合墙体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开洞较小时,洞口位置对抗剪承载力影响不大;随着洞口的增大,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逐渐降低,墙体抗侧移刚度也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采用板式FRP拉结件的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墙板受弯性能,文章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拉结件布置方式、以及混凝土肋厚度对试件平面外初始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主要表明:对于不带肋的试件,拉结件间距减小会抑制试件平面外剪切变形,使试件平面外刚度逐渐增大;对于带肋的试件,平面外刚度随拉结件间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混凝土肋厚度的增加会提高试件平面外刚度,但上升幅度随拉结件间距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废水中Cr~(6+)治理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各种治理工艺的特点,总结各种治理技术的研究经验。通过对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展望,以期为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废水中Cr~(6+)治理工艺的发展和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主要由内外混凝土叶板、核心保温板和连接内外叶板的拉结件构成。针对传统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地聚物混凝土代替普通硅酸盐混凝土、BFRP筋代替钢筋,同时采用了新开发的六角筒型GFRP拉结件。共进行了5片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试件的单面受火试验以研究其温度场特性,测试参数为混凝土种类(地聚物混凝土和普通硅酸盐混凝土)、配筋种类(钢筋和BFRP筋)、叶板厚度(75 mm和100 mm)和拉结件种类(板式和六角筒型GFRP拉结件)。归纳对比了试验所得温度-受火时间曲线以及温度梯度曲线。同时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试件温度场的模拟分析。结果主要表明:1)地聚物混凝土试件在单面受火条件下的温度场特性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试件基本相同; 2)采用BFRP筋的试件整体温度场略低于采用钢筋的试件; 3)核心保温板具备较高的阻热性能,受明火约4 h后背火面叶板温度均低于247℃; 4)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的温度场,为下一步墙体受火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数值模型的精度,在已有12根不同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基础上,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模型网格尺寸、剪胀角以及不变量应力比对数值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12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优化模拟分析.结果 表明:网格尺寸的提高将降低数值模型分析所得刚度与承载力;剪...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叠合式地下室外墙板基础顶部的受力情况,提出了嵌入式基础。设计制作了两组共4个试件,并施加模拟侧向土压力的平面外荷载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墙板嵌入深度对受力性能有较大影响,嵌入深度较大的第1组试件基础基本保持完好,破坏模式为墙板底部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发生斜拉破坏;对于嵌入深度较小的第2组试件,基础底座发生了严重破坏,破坏模式为跨中塑性铰达到转动极限;预制墙板和核心区现浇混凝土未发生明显滑移,能够有效地共同工作。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试件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铝合金顶板模板中内置纵横肋板优化布置方法,基于实际工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工程所用铝合金顶板模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变换铝合金顶板模板内置的纵横肋板数量进行参数分析,旨在研究肋板数量对于铝合金顶板模板变形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的铝合金顶板模板纵横肋板布置方法。研究表明,在仅设置一个纵横肋板的情况下,模板的变形可以得到有效减少;但同类肋板数量继续增多则对于模板变形的减少程度有限;在综合考虑用铝量的基础上,文章建议采用单纵肋单横肋的混合布置方法进行该类模板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剪力传递系数对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性能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3根不同剪跨比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剪试验,进行基于弥散裂缝的数值模拟分析并考察剪力传递系数取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继而基于65根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单调静力试验结果,进行试件受力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以试件抗剪承载力作为匹配最佳剪力传递系数的指标,研究剪跨比(1~4)与最佳剪力传递系数的关系并得出回归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力过程和剪切破坏形态;采用弥散裂缝模型,最佳剪力传递系数与剪跨比有关,且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利用所提公式计算的剪力传递系数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小,表明该公式可为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剪力传递系数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9.
种迅  朱东  蒋庆  黄俊旗  冯玉龙  宋磊 《工程力学》2022,39(7):194-204
提出一种适用于钢框架和整间外挂墙板间的耗能连接方式。为研究这一连接方式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两榀分别采用X型和U型钢板消能器作为耗能连接的钢框架和一榀作为对比的纯钢框架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并对所采用的两种消能器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型钢板消能器疲劳加载阶段发生核心板局部屈曲,最终核心板在根部发生疲劳断裂;U型钢板消能器整个加载过程中仅出现轻微裂纹,疲劳性能较好;两种消能器滞回环均较为饱满,均存在屈服后强化现象。由于核心板的薄膜效应,X型钢板消能器强化更明显;三榀钢框架试件的破坏模式相同,外挂墙板和耗能连接未改变钢框架本身的损伤机制;试件GKJ-1由于X型钢板消能器的薄膜效应,导致外挂板在加载后期受拉产生裂缝,且最终一侧螺栓被剪断而破坏;试件GKJ-2加载结束后消能器未出现任何破坏现象,外挂板也未发现任何破坏现象;采用耗能连接的外挂墙板对钢框架的初始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一定程度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