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以不同稀土含量的440 MPa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盐浴炉中模拟现场的连续退火,退火温度810℃,分别保温30 s、60 s,通过TEM与XRD对退火后的试样进行第二相分布、形状及成分分析,以研究稀土对高强IF钢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基本不影响第二相的析出;不加稀土的高强IF钢析出的第二相呈弥散分布,且尺寸大小均匀,均在30 nm以下;加了稀土的高强IF钢析出的第二相分布在晶界处,并且伴随着团聚的现象,第二相尺寸不均匀,大颗粒在30 nm^100 nm之间;不加稀土的试验钢在810℃保温60 s下的析出相种类有FeTiP、TiC、TiN、NbN。实验结果为440 MPa高强IF钢在退火条件下第二相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多座变电站屋面漏水治理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新型防水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并强调搞好工程管理和提高施工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显微硬度仪、冲击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某过共析轨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该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较轧制态和厂方热处理态均有所优化和提高,影响因素主要为冷却速率和等温时间。随着冷却速率的提升和等温时间的减少,基体中渗碳体析出增多,珠光体尺寸减小,大片层珠光体逐渐消失;此外,试验钢的硬度、冲击吸收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冷速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折线形”变化趋势,拉伸断口粗糙度增加,断裂类型从解理断裂过渡为准解理断裂。而冲击吸收能量则随着等温时间增加而增加。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等温温度630 ℃,等温时间30 s,冷却速率8 ℃/s,对应的最优力学性能表现为硬度402 HBW、冲击吸收能量(KV2)2.9 J、抗拉强度1312 MPa、伸长率12.24%和断面收缩率23.96%。  相似文献   
4.
混沌光具有良好的时间可控随机性和二阶时间关联性,主要用于保密通信,也可以实现时间物体的鬼成像。分析了具有时间相关特性的混沌光,提出了用混沌光完成鬼成像的理论方案。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化分析微合金化与淬火工艺、裂纹扩展的关联性,寻找修正钢轨淬火时所产生自回火现象的方法,通过对GGX-G重轨钢和自行开发设计的微合金元素重轨试验钢在8℃/s淬火冷速与8℃/s淬火冷速自回火后展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表明:未热处理态下,试验钢疲劳寿命优于GGX-G钢11万次;在经8℃/s冷速及8℃/s冷速自回火工艺后,由77万次均提升至107万次,自回火未影响试验钢的疲劳寿命,仍有良好的疲劳性能;淬火后试验钢在Ⅱ区均出现的慢速扩展区,且自回火后试验钢的?K范围更高,微合金化后的钢轨对自回火所造成的疲劳性能降低有着优良的抗性;淬火工艺后的试验钢均优于国标要求,且8℃/s淬火冷速与8℃/s淬火冷速自回火的疲劳断口未见差异,同样表明自回火对试验钢的综合疲劳性能影响甚微,有着良好的抗自回火能力。通过向钢轨中添加一定的微合金元素,不仅提升了淬火后钢轨的疲劳性能,同时也修正了自回火对钢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稀土重轨钢BNbRE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稀土重轨钢BNbRE高温压缩试验,测定BNbRE在不同热加工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测得的数据,研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其流动应力关系,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部分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分析变形工艺对材料晶粒尺寸的影响.确定了稀土重轨钢BNb...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电厂引进型300MW发电机定子端部匝间短路事故的分析,得出了机组在电网频率改变的情况下,由于发电机转速降低,转子风扇产生的风压、风量相应降低、导致发电机冷却效果下降,从而使发电机绝缘材料加速老化,是引发事故原因之一的结论。建议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注重学科、专业之间的协调、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