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Thermo-Calc软件对耐氯盐腐蚀高Cr钢(8.0%~11.0%)和中Cr钢(3.5%~6.5%)各相摩尔分数,N和Cr在各相中的质量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含N质量分数为0.03%~0.08%的高Cr钢在837~783℃时,析出Cr2N相且N几乎完全固溶其中,有7.8%Cr固溶于α中,0.7%Cr形成M23C6,剩余Cr形成Cr2N;Cr钢在870~773℃时,析出CrN相,645℃时CrN转变为Cr2N相,4%Cr固溶于α中,0.7%Cr形成M23C6,剩余Cr形成Cr2N。控制板条马氏体比例95%以上的条件是高Cr钢的临界冷速≥0.5℃/s,中Cr钢的冷速≥10℃/s。在10℃/s冷速下,中Cr钢中存在约3.5%的介于板条马氏体带之间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为了减少中Cr钢混晶,采用单道次压缩热模拟试验,确立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得出变形激活能和应力指数分别为234085 J/mol和1.79,并建立了实验钢的Z参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螺纹钢筋四线切分存在1500~2000mm线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对12mm螺纹四切分精轧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研究孔型充满度对线差的影响,进而对精轧道次K6,K5,K4,K3孔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孔型参数优化后,在90m倍尺下,12mm四切分线差可控制在200mm以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常规工艺、低温开轧、低温精轧3种试验工艺研究了低温轧制对提高65Mn塑韧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EBSD等分析了3种试验工艺的组织、大小角度晶界、晶粒尺寸以及片层间距,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工艺显著提高弹簧钢的面缩率,降低同圈波动;大小角度晶界、细化的原始奥氏体晶粒与珠光体球团、片层间距是弹簧钢塑韧性能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0.01 mol/L的NaHS03溶液中,测定Cu-P-Cr、Cu-P-Cr-Ni钢的极化曲线及周浸腐蚀质量损失,对其组织及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P-Cr钢48 h、72 h耐蚀性略低于Cu-P-Cr-Ni钢,但随着周浸时间的加长,至96 h时,Cu-P-Cr钢质量损失率低于Cu-P-Cr-Ni钢;两种钢在72 h、96 h相对Q235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595、0.529和0.546、0.596.在经济型耐蚀钢中,细化原奥氏体晶粒可提高耐蚀性;通过控制连铸和连轧工艺,Cu、Cr、V和Mn协同形成复合相,抑制了单相Cu在钢的表面或晶界处富集.  相似文献   
5.
利用修正后的Z Wusatowski宽展模型对棒线材实现无孔型轧制进行研究,并对其轧制稳定性条件和轧制力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大倾歪角和导卫间隙系数范围内,棒线材是可以实现无孔型轧制的。  相似文献   
6.
棒线材轧制的尺寸精度至关重要,但因轧制道次多、孔型内变形复杂,所以提高尺寸精度难度大。建立棒线材连轧过程全部道次轧件尺寸预测通用模型,为计算和预测棒线材轧制变形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分别预测了轧制?9 mm规格Q235和65Mn线材以及轧制?40 mm规格40Cr和20CrMnTi棒材全部道次的轧件尺寸,其中轧制参数按照模型推荐的全部道次压下量进行预测,最终预测成品尺寸的相对误差为-1.56%~0.78%,绝对误差为-0.14~0.07 mm,预测精度满足目前钢铁企业实际生产的最高精度需求。该模型在计算不同类型生产线轧制的各类钢种时具有通用性,有较高的计算时效性,可作为棒线材轧制工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低温轧制时变形温度对GCr15轴承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00 ℃、750 ℃变形时网状碳化物形貌为断续状,珠光体团尺寸较小、片层间距较小,有利于缩短球化退火时间和碳化物的溶解;800 ℃、850 ℃变形时网状碳化物为半断续状,珠光体团较为均匀、片层较细,有利于退火过程中的碳化物溶解;900 ℃变形时网状碳化物为全连续状,珠光体团均匀,但尺寸较大,需要快速冷却以抑制碳化物的析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试轧制、电渣压力焊制备了Cu-P-Cr钢及其焊接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电渣压力焊接接头的组织晶粒度,利用干湿交替实验机、SEM、EPMA、XRD研究了Cu-P-Cr钢及其焊接接头在1.0×10-2mol/L的Na HSO3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锈层元素分布及组成,分析了母材与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与母材的腐蚀速率相比碳钢分别为64.6%与61.5%。焊接接头锈层中Cu、Cr元素的大量富集、α-Fe OOH相的转变是腐蚀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而焊缝及熔合区形态各异的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和晶粒尺寸不均等导致了锈层中Cu、Cr富集程度低于母材、腐蚀性能稍弱于母材。  相似文献   
9.
选择Cu-P-Cr-Ni钢、Cu-P-Cr钢和Q235碳钢,在0.01 mol/L的NaHSO3溶液中进行周期浸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实验,研究了Cu-P-Cr-Ni系合金钢相比Q235碳钢在模拟工业大气(SO2)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利用SEM,EPMA面扫描和XRD分析腐蚀锈层的形貌、组成及Cu,Cr和Ni的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u-P-Cr-Ni系钢的腐蚀诱发敏感性最低,其次为Cu-P-Cr钢,腐蚀速率分别为Q235碳钢的59.5%和52.8%;锈层分为内、外两层,致密的内锈层明显发生Cu的颗粒状、Cr的团聚状富集,外锈层主要有Cr的富集,Ni富集不明显。Cu和Cr等的富集可形成致密的内锈层,提高低碳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50kg真空炉冶炼不同含量铌钒复合的矿用锚杆钢,经中试轧制后,研究了铌钒含量对低碳微合金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铌钒复合锚杆钢比钒微合金锚杆钢的屈强比低0.3~0.4,晶粒度高0.5~1级,晶粒细化明显,易出现贝氏体,但经低温轧制+超快冷技术即可达到500MPa级性能要求。采用0.026%铌+0.03%V含量铌钒复合替代0.07%~0.08%V生产可获得高强度更高安全性能的低碳微合金锚杆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