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宏观观察、显微组织检验、夹杂物种类及级别检测等手段,分析了硫系易切削钢表面疤、表面裂纹、冷加工纵向扭转及扭转麻花状断续开裂、心部裂纹等质量缺陷形成的原因。认为这些质量缺陷与钢材表面、近表面、心部硫化物及硅酸盐类夹杂物的聚集分布等有关。通过强化结晶器电磁搅拌,控制Mn/S比、氧含量,全程保护浇铸。采取合理的加热、轧制温度制度,使夹杂物分布更均匀、更细小,达到理想的纺锤状硫化物夹杂,解决了产品裂纹、夹杂物偏聚等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乳制品中添加10 g/L~30 g/L低能量、无糖的特殊碳水化合物-水溶性纤维素,部分地替代糖和脂肪,满足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以水作流动相,进样量20μL,在流速0.5 mL/min下,直接测定乳制品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结果表明:6次平行实验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和0.74%,回收率在95%~106.3%之间。该方法简单、准确、快捷,适合于乳制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利用高速线材生产线轧制小规格螺纹钢的生产过程中,钢中贝氏体组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分析认为,盘螺钢中锰含量偏高及轧后冷却速度过快是产生贝氏体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轧制温度和吐丝温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奥氏体的晶粒度级别,促进过冷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转变;根据季节环境等客观条件的不同,适当提高或降低Mn含量及轧后冷却速度;控制钢中Nb含量≤0.04%等,可保证盘螺钢具有良好的F+P或F+P+少量B组织,从而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宣化钢铁公司第一轧钢厂冷轧车间利用石墨换热器对酸实施加热降低酸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运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显微维氏硬度计等分析手段,对高碳钢82B盘条不同断口形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存放及深加工过程的控制措施。通过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恒拉速操作、严控轧制和冷却工艺参数、合理分配拉拔道次变形量等措施,82B线材的断裂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热风炉球缺式炉箅子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铸件结构正确选择铸造工艺参数,采用水玻璃砂和树脂砂组芯造型工艺,成功地开发生产出合格的热风炉球缺式炉箅子。  相似文献   
7.
HOROMILL卧式辊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第一台HOROMILL卧式辊磨(法国FCB公司生产,以下简称HORO磨)于2003年6月13日在牡丹江水泥集团正式建成投产。该HORO磨系统主要有HORO磨、出磨提升机、TSV动态高效选粉机、成品收尘器、循环风机、热风炉、回粉输送设备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布置紧凑流畅[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