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公元284~363年),字稚川,别号抱朴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张染色专家。他用黄蘖将白麻纸染黄,专供书写经书用。葛洪是东晋炼丹家,并精于医药,曾著有传世佳作《肘后方》,在他所著的炼丹书《抱朴子》中提到过黄蘖染纸。黄蘖即黄柏,芸香料落叶乔木,我国常用的是  相似文献   
2.
阐述以印尼红土矿为原料,分别采用热减重法、差热分析法研究时间、温度对干燥和焙烧过程红土矿脱水效果的影响,并用XRD分析验证干燥、焙烧的效果。结果表明:选取干燥温度为650℃,干燥时间40min,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80min,红土矿中的游离水和结晶水均能彻底脱除。  相似文献   
3.
采用可控温电热碳管炉为还原熔炼设备,对红土矿还原熔炼生成镍铁的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对反应温度及炉渣碱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单因素变化实验考察,得到了其对镍、铁及硫氧化物还原效果的影响趋势,并提出的最佳控制条件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球式热风炉炉箅子的三维实体模型,应用非稳态热-结构耦合方法分析炉箅子热应力场分布情况。讨论了炉算子厚度、拱高、炉箅子箅孔宽度和长度对炉箅子表面最大应力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得出长寿命的炉箅子结构优化参数,为今后球式热风炉炉箅子的设计与制作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高含水油井采出水矿化度高、SRB(硫酸盐还原菌)发育及H2S、CO2含量较高易在油井井筒形成酸性环境,导致油套管腐蚀速度加剧的情况,研究了经济实用的非对称性NYS-9碱性防腐技术,在长庆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含H2S、CO2及SRB的高矿化度水中N80油套管的腐蚀,同时通过添加硫脲及表面活性剂对目标分子的复配,使缓蚀效率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开发对下一步中高含水油井油套管防腐治理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红土矿为实验原料,采用还原炉一热天平减重法,研究预还原温度、时间、气氛及石灰加入量对红土矿预还原焙烧过程中镍预还原率的影响。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得出红土矿中镍的预还原率。结果表明,在回转窑预还原焙烧工艺中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预还原温度为950℃、预还原时间为80min、预配焦炭为红土矿量的2.3%、石灰加入量为理论计算所需量的35%~50%。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陇东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一直应用多级离心泵进行油气输送,其缺点是离心泵流道易结垢,设备完好率低,泵效低,能耗高,管理难度大。为此,在主要集输干线悦一阜一中管线应用了柱塞泵输油工艺。经过2年多的试验表明,柱塞泵输油具有“再启动”性能优良、输油泵效高、工艺性能可靠、并泵输油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的优点,完全能满足陇东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主要输油干线上的输油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管常温输送流程原油破乳剂的缺陷,研制了一种新型低温高效破乳剂XP—1421。该破乳剂是通过亲水亲油平衡值确定、起始剂制备、嵌段式破乳剂的合成与改性、非嵌段式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剂的选择、复配与筛选而成的。脱水率及缓蚀率评价表明该破乳剂的水溶性好,脱出水水质高.没有腐蚀性。现场试验采用末端加药,取得了良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陇东油田采出水水质的分析,确定出CO2、硫酸盐还原菌(SRB)、矿化度是造成采出水系统腐蚀的三个主要因素,并针对上述因素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RB的存在加速了腐蚀过程,腐蚀速率提高2倍以上.是影响腐蚀的最主要因素.CO2对腐蚀的影响也很显著,随CO2浓度提高腐蚀速率加快,CO2的腐蚀过程可用Dewaard模型来预测.矿化度大于2.5g/L时,随矿化度增大腐蚀速率线性提高;结合腐蚀产物表面形貌和组成的电镜扫描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腐蚀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在(NH4)2SO4/NH4F电解液中,采用阶段升压至预定电压,然后恒压阳极氧化在Ti6Al4V表面制备出纳米多孔氧化膜。利用SEM、XRD对纳米多孔氧化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电解液pH值和外加电压对纳米多孔氧化膜形成和形貌影响非常大。电解液的pH值=4.0,恒压为20V时,形成孔均匀规整的纳米多孔氧化膜,孔内径约为85nm。纳米多孔氧化膜形成机理是:首先钛合金表面钝化,在F-作用下钝化表面发生孔蚀而形成原始胚胎孔,然后胚胎孔处氧化膜在电场支持下发生场致溶解而成大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