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水平井分段注采产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面积较小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油气藏提出了采用水平井的分段注采的开发方式,它利用水平井的长井段优势,在一定注采管柱条件下实现水平井分段注采,以达到维持地层能量的目的.利用势能叠加原理推导出了定压边界时不同水平井的井段长度、注采封隔间距下的产能模型,并给出了定注入段的注入压力与生产段的生产流压下的产能关系及沿程流量分布,若要保持注采平衡,只需要给定注入压力和生产井流压中的一个即可由注采平衡为约束条件通过迭代进行求解另外一个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注水井对生产井的跟端和趾端干扰不同,生产井流量分布不对称,且井段越长干扰程度越大;注采井段封隔间距对流量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封隔间距越大注入段对生产段的干扰越小;当总井长度一定时,产量与注采压差呈正比关系,且随着生产井段长度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因此对大位水平井进行配产配注时,需要充分考虑注采压差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应用水驱油实验和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层三角洲前缘相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随注水开发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孔隙特征明显变好,表现为孔隙形状因子变大,形状变得比较规整、平滑,颗粒磨圆度变好,平均比表面变小,孔隙连通性交好,均质程度增高。喉道特征变化复杂,总体上喉道半径有增大的趋势,分选性变好,喉道连通性和控流性变化复杂,孔渗性较低的储集层喉道非均质程度增强。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3.
文东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中亚段低渗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严重,纵向水驱动用程度不均匀,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研究储集层的成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和黏土矿物特征,分析储集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论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主力层、断层附近及井网未控制的部位。图2表1参5  相似文献   
4.
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和开发没有明显的界限 ,其开发过程实际上是详探的延续 ,通过几年来的滚动勘探研究 ,相继发现、落实了徐楼断层下盘沙三上 8砂组、沙三上 9~ 1 0砂组和沙三中 1~ 2砂组油气层 ,新增动用石油地质储量 1 74× 1 0 4 t,天然气地质储量 4 3× 1 0 8m3,取得了显著的滚动开发效果 ,实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 ,为文南油田继续保持稳产提供了储量接替 ,同时也为其它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文95块采出程度22.65%,采油速度0.63%,年均含水率78.69%。为了改善该块的开发效果,开展油藏精细描述,深化剩余油研究,加深对剩余油分布的认识,实施了以恢复完善剩余油富集区注采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开发技术改造,增加了水驱动用储量和可采储量,开发水平显著提高,油藏在采出程度高达30%的情况下,采油速度以1.5%以上稳产了3a。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实验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及山西组的山1段为河流相沉积,有效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井间连通性、垂向叠置关系及物性条件认识难度大,单井控制储量和产量低。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以沉积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地质统计学为指导,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开展了有效储层横向预测研究,解决了有效储层空间分布及连通性等问题。同时,在有效储层预测结果基础之上,讨论了5种矩形井网对有效储层的控制程度,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合理的开发井距。分析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体数目多,规模小,宽度多为400~600m,单砂体有效厚度多为3~6m,有效砂砂体连通性较差;合理开发井网井距600~800m之间,结合有效砂体的分布情况,应采用不规则井网部署开发。该研究结果对油田下一步井网部署及调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为典型的与盐岩有关的含油气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有巨厚的盐层,为封闭的陆相湖盆环境沉积,其分布受凹陷基底深大断裂控制。湖盆深部热卤水为沙三段盐岩主要提供物质来源,贯穿凹陷基底的深大断裂主要为热卤水运移通道,强烈蒸发作用及卤水分层作用使盐类矿物及高盐度卤水沿湖底深凹处富集而形成巨型厚的沙三段盐层。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资料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沙二下、沙三上和沙三中亚段划分为4个层序27个准层序组.准层序叠加样式有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基准面旋回下降、可容空间减小时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漫湖沉积,基准面下降、可容空间减小时的漫湖沉积.准层序组层序叠加样式包括退积-进积对称型、进积非对称型和退积非对称型.建立了3种层序模式:地垒带层序地层学模式、断阶带层序地层学模式和地堑带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南油田沙一段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沙一段是现阶段该油田开发的主要接替层系,油藏类型属于岩性型和岩性一断块型。文南油田沙一段储集层位于烃源岩与盐岩之间,形成互层式自生自储自盖组合,由于大部分地区沙一段烃源岩刚进入生油门限,其原油多属于未熟一低熟油。文南油田沙一段的沉积相分布受继承性活动的水下古构造高地的控制,物源来自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一滩坝沉积体系,砂体向古高地方向尖灭,然后渐次向碳酸盐岩一盐岩过渡,盐岩相变带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分布,因此沙一段油藏与中原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沙二段、沙三段油藏区别很大。图5参8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为典型的与盐岩有关的含油气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有巨厚的盐层,为封闭的陆相湖盆环境沉积,其分布受凹陷基底深大断裂控制。湖盆深部热卤水为沙三段盐岩主要提供物质来源,贯穿凹陷基底的深大断裂主要为热卤水运移通道,强烈蒸发作用及卤水分层作用使盐类矿物及高盐度卤水沿湖底深凹处富集而形成巨型厚的沙三段盐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