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洪 《冶金能源》2006,25(4):37-40,43
通过对康斯迪电炉分析研究,在肯定康斯迪电炉的同时,指出了康斯迪电炉存在的问题,强调废钢预热对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并用新型废钢预热装置改造康斯迪电炉的废钢预热装置。  相似文献   
2.
石横特钢厂在生产中依靠科技,适时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生产率及各项生产指标,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坚持“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的原则下,建成了“电弧炉-LF-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隔河岩GPS监测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隔河岸大坝GPS自动化监测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创建原则,结构设计,模块功能等情况,为整个自动监测系统的适时可靠,高精度监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李振洪 《工业加热》2006,35(3):31-34
通过对康斯迪电炉分析研究,在肯定康斯迪电炉的同时,指出了康斯迪电炉存在的问题,强调废钢预热效果对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并用新型废钢预热装置改造康斯迪电炉的废钢预热装置。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HIsmelt、COREX和FINEX熔融还原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指出了开发新熔融还原技术的原则,介绍了克服高炉炼铁及COREX、HIsmeh熔融还原法存在的缺点的LSM炼铁工艺,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发新的熔融还原炼铁技术。  相似文献   
6.
GPS水准及其在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GPS水准高程拟合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影响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的几个误差因素,为研究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及精度,对轨道交通GPS高程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平坦地区GPS水准可达到毫米级精度,能够满足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滑坡厚度是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控的关键参数。传统的滑坡厚度估计方法只能确定滑坡体局部稀疏点的深度,无法反映整个坡体深度分布情况,且存在探测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质量守恒法估计平移式滑坡厚度分布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西藏贡觉地区雄巴滑坡。使用时序InSAR技术分别计算Sentinel-1A升轨、Sentinel-1A降轨和ALOS-2升轨影像的一维雷达视线向(LOS)形变速度场,联合SAR成像参数与滑坡空间几何关系构建坡面坐标系,解算得到滑坡沿坡面的三维形变场; 在此基础上,联合InSAR三维形变场和质量守恒准则估计滑坡厚度。实验共收集了覆盖雄巴滑坡的140景Sentinel-1A升轨、138景Sentinel-1A降轨和12景ALOS-2升轨数据。结果表明:雄巴滑坡总运动面积约为5.33 km2,当流变参数取值0.5时,滑坡厚度为0~109.57 m,集中分布在9~73 m,滑坡体积约3.12×108 m3,估算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一致。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获取滑坡连续的厚度分布情况,可为灾害风险评估、分析与预防提供关键性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打造中国的炼钢电弧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国外各种电弧炉设备、各种冶炼工艺的分析研究,总结、吸收国内外电弧炉炼钢的先进经验,打造中国的炼钢电弧炉。  相似文献   
9.
李振洪 《山东冶金》1998,20(6):59-62
康斯迪技术采用泡沫渣埋弧冶炼,留钢留渣操作,用钢水直接加热炉料,连续运行,同时对预热炉料后的烟气进行处理。采用康斯迪工艺可以减少设备配置,节约投资,提高生产率,大幅度降低2生产成本,且该工艺适应的炉料范围较广,是一种适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电炉炼钢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山冰川地貌因垂向落差大,受垂直性气候条件和局地水热环境影响,造就了典型的垂直分带性特征。而地质灾害作为表生岩土圈动态平衡失稳外在动力形式,必然与其禀赋的构造地貌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基于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区地貌特征及地质灾害统计分析,梳理各地貌单元垂直分带性界限标志及典型特征,进而构建高山冰川地貌区垂直分带性与地质灾害的空间配置关系。研究表明:(1)高山冰川地貌区可按雪线、冰线、雨线与高山苔原线等“四线”进行界限标志划分,且大陆性与海洋性冰川地貌区界限高度存在显著差异;(2)夷平面为高山冰川地貌区地质灾害重要物源场所,因冰川类型差异存在明显不同。具体而言,大陆性冰川区普遍存在山顶面、高原面2级夷平面物源区;而海洋性冰川区则普遍存在山顶面、山前侵蚀面及河谷侵蚀面3级夷平面物源区。(3)高山冰川地貌区地质灾害按照“四线”界限标志存在典型的垂直分带性特征,具体按照“四线”界限范围、动力地质作用方式、海拔高度可划分为:超高位冰蚀型(雪线以上/冰–岩作用带,对应划分依据,下同)、高位溃蚀型(雪线–冰线之间/冰–水–岩屑作用带)、中位冻融剥蚀型(冰线附近/冰–水–土作用带)及低位降水侵蚀型(高山苔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