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引言粘度是很重要的物理性质,它用以解决炼铁与炼钢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钢液与铁液的流动性和反应速率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许多关于钢液与铁液粘度的研究,但在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图1),因此迫切地需要铁与铁合金液粘度的精确实验值.回转摆动容器法常常用来测定高熔点金属液如铁等的粘度,因为这种粘度计比较简单而且可用密闭容器.最近,作者指出长期以来认可使用的液体金属粘度和测定的对数衰减值之间的数学方程式并不能提供可靠的粘度值,需要对这些方程式做一些修正.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计算了温度、压力与合金元素的浓度对Fe-Cr-Mo系铁素体不锈钢C-O反应平衡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降低压力、提高熔炼温度均对碳氧反应有利,增高铬的含量有不利影响.从计算Si-O反应平衡的结果得出在真空感应冶炼时钢液中硅与氧的浓度接近于平衡值.从计算硅、碳与氧的反应平衡所得结果表明真空度与钢液中的含氧量是决定平衡时硅与碳的浓度的主要因素.列举了电子束"锭块熔化法"与真空感应冶炼的实验结果.得出了钢液中脱碳、脱硅与脱氧速率值.从所得结果看出碳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为脱碳速率决定阶段,而硅的脱氧速率决定于钢液中的含氧量.还讨论了改进冶炼工艺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速钢粉末真空高温处理时组织结构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雾化M 2和M 4高速钢粉末在 7× 10 -2 Pa真空下加热后组织结构的变化。当粉末加热至固相线以下 15~ 2 0℃ ,即 12 2 0~ 12 2 5℃时 ,M6C及MC型碳化物都由 1~ 2 μm长大到 3~ 4 μm ;当粉末加热至固相线以上时 ,碳化物尤其是M6C型碳化物颗粒快速长大 ,并且有不均匀长大现象 ;当温度升至 12 5 0℃后 ,贫碳型的M4C3 转变为MC型碳化物 ,其中大部分Fe被V所取代 ;当进一步加热至 12 6 0℃以上时 ,M6C型碳化物将转变为M2 C碳化物。经真空脱氧后高速钢粉末的氧含量降低至 10 0× 10 -6以下。  相似文献   
4.
镍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熔炼脱氮与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CaO坩埚真空感应熔炼镍基高温合金过程中脱氢与脱硫行为,发现只用CaO坩埚不能脱硫;结合坩埚壁的XRD分析结果讨论了CaO坩埚脱硫机理,加Al对脱氮有促进作用,对脱硫具有重要作用,加Ti对脱氮有明显不利影响,提高熔炼时真空度是促进脱氮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液态铌基合金中合金元素挥发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锭块熔化法”测定液态Nb,Nb-W与Nb-w-Zr合金在3000-3600℃时合金元素的挥发速率和用电子探针测定合金液表面扩散边界层内合金元素分布的结果,给出了各合金元素的活度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Nb自Nb-W-Zr合金中挥发过程的激活能为175.9kcal/mol,Nb自Nb-W与Nb-W-Zr中挥发的速率控制阶段为Nb原子自合金液表面脱离的蒸发过程;Zr自Nb-W-Zr中的挥发为混合速率控制阶段;W自Nb-W与Nb-W-Zr中挥发主要为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锭块熔化法”测定液态Nb,Nb-W与Nb-w-Zr合金在3000-3600℃时合金元素的挥发速率和用电子探针测定合金液表面扩散边界层内合金元素分布的结果,给出了各合金元素的活度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Nb自Nb-W-Zr合金中挥发过程的激活能为175.9kcal/mol,Nb自Nb-W与Nb-W-Zr中挥发的速率控制阶段为Nb原子自合金液表面脱离的蒸发过程;Zr自Nb-W-Zr中的挥发为混合速率控制阶段;W自Nb-W与Nb-W-Zr中挥发主要为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钴基合金铝化物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的主要退化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化物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主要以两种方式退化,一是涂层的表面氧化退化,二是涂层的内扩散退化,DZ40M钴基高温合金铝化物涂经900℃和1000℃两个温度下高温氧化后的组织结构变化表明,该涂层在900℃时起的退化为主,而在1000℃时则以内扩散引起的退化为主,通过理论分析可知,涂层以何种退化方式为主,既取决于氧化温度,也取决于涂层本身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