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了La_2Mg_(17)和La_2Mg_(16)Ni合金,研究了其贮氢性能。给出了这两种合金的解吸等温线,并据此计算了相应的△H,△S值。解吸等温线的分析表明:La_2Mg_(16)Ni的解吸等温线有分别对应于Mg_2Ni-Mg_2NiH_4以及Mg-MgH_2的两个平台。通过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组成为La_2Mg_(16)Ni的合金实际上是La_2Mg_(17)型和Mg_2Ni型两相混合物。La_2Mg_(16)Ni的氢化产物是La的氢化物以及MgH_2和Mg_2NiH_4。对两种合金还作了常温低压吸氢及常压加热吸氢等应用试验。从研究结果看来,La_2Mg_(17)和La_2Mg_(16)Ni合金是性能较好的贮氢材料。  相似文献   
2.
钛铁储氢材料的性能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的综述了钛铁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活化方法、储氢性能及其对储氢性能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较详细地讨论了氧、氮、碳、铝、硅等元素的影响。也对其结构及氢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氢可用来作为探测金属玻璃结构信息的探针。从氢化和未氢化的TiCu金属玻璃的径向分布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在8.5×10~3Pa H_2和80℃条件下氢化,根据测得的原子最近邻间距推知,钛原子和铜原子的最近邻间距有显著变化。由此可认为,氢主要占据由钛原子和铜原子组成的四面体间隙位置。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促使人们大规模地展开了新能源的探索工作。其中氢作为几乎没有污染而又取之不尽的燃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氢的贮藏和运输存在着问题。解决此问题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金属贮氢材料,也就是利用能大量地、可逆地吸收并释放氢气的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化学还原法合成的LaNi_5进行了α相区中氢溶解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实验在自行设计的仪器中进行。测定了样品在α相区溶氢的压力—组成等温线,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在各不同含氢成份下的相对偏摩尔焓和熵,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 TiFe_(~0.15)Mn_YV_X 四元合金的贮氢量,放氢 P-C-T 曲线,并研究了这些性能与组成变化的关系,以及晶胞参数和体系中3d 层电子密度对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镁基储氢合金粉末的微包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出一种方法,在含F^-的酸性溶液中,成功地在镁基储氢合金粉末颗粒表面包覆一层Ni-P复合层,并给出了最佳包覆条件,可以容易而有效地控制包覆量。包覆层有磷的含量为3-5%,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包覆层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LaNi_5、LaNi_4M(M=Mn、Fe、Co、Cu)贮氢金属间化合物在合成氨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文中详细地研究了LaNi_4Mn在合成氨反应中的反应速率与温度、压力、空速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LaNi_4M在氨合成反应中生成了LaN和Ni_4M。  相似文献   
9.
SmCo_5是一种磁性很强的永磁材料。1969年,Zijlstra发现SmCo_5在室温、常压下还能可逆地吸、放氢,以后又发现与SmCo_5类似的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LaNi_5也能可逆地吸、放氢,LaNi_5的贮氢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有氢原子5.5×10~(22)个,而4°K固态氢的密度只有5.2×10~(22)原子·厘米~(-3)。由此可见,LaNi_5的贮氢密度与固态氢相近,这就为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很好的前景。 SmCo_5目前已是国内外商品化的产品,LaNi_5在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镍氢电池是氢能源应用的一个重要方百。目前卫星用电源,有的已由硅太阳能电池与镍氢电池配合,按日照日没情况轮流供电。稀土元素是第三代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