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冶金工业   1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电炉炼钢短流程生产20CrMnTiH工艺,对影响淬透性的冶金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工艺过程对化学成份控制精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研究优化,建立电炉短流程生产齿轮钢20CrMnTiH子钢号工艺模型,加强从加料到精炼全过程控制,确保产品成份。  相似文献   
2.
对NCC(Narrow Composition Control)技术在50tEAF-50tLF上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介绍,NCC技术的应用使窄成分控制目标合格率达到80%~100%。  相似文献   
3.
莱钢特钢厂对炼钢车间进行改造,采用先进的电炉—精炼—连铸—热装热送短流程替代原电炉—模铸工艺,保证了连铸坯质量稳定,设备运行可靠,达到月产3万t合格连铸坯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全君  吴京华  王广连  王勤朴  郑春玉 《钢铁》2004,39(Z1):226-229
介绍了自动配水系统在合金钢连铸中的应用.重点从配水模型、系统的控制原理、喷嘴的选型、结构组成、应用程序、以及在20CrMnTiH等钢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简要叙述了国内特殊钢供需现状,分析了国内特殊钢企业的发展态势,比较了不同特殊钢生产流程的优劣势,并结合莱钢特殊钢厂实际,讨论了莱钢特殊钢厂在国内特殊钢企业竞争中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莱钢50 t EAF-LF(VD)-CC流程中合金钢260 mm×300 mm连铸坯质量控制集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效果.通过合理的铸坯纯净度和全程保护浇铸,二冷动态控制的二冷工艺设备设计,工艺设备精度参数群优化,热装工艺的铸坯质量在线预报判定系统等控制技术的开发,提高了铸坯质量,钢材酸浸低倍检验合格率由2007年的97.50%提高到2009年的99.01%,铸坯合格率在99.92%以上,成材率由原来的96.50%提高到%.80%,铸坯热装率由45%提高到75%.  相似文献   
7.
对“EAF—LF—VD”炼钢流程能量优化利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开发应用电弧炉能量优化输入节能技术(包括集束氧枪供氧技术、分时段控制技术等)、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装备及技术和“EAF—HGR(‘烟气余热回收’的简称)-VD”系统的能量集成控制,实现生产优特钢的“EAF—LF·VD”炼钢流程工序能耗每吨钢消耗标准煤由83.79k降低到42.43kg。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50t电炉热装铁水冶炼20CrMnTiH齿轮钢实际生产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原料铁水比对电炉冶炼吨钢电耗、吨钢氧耗及冶炼周期的影响。发现平均每增加1%的原料铁水,吨钢电耗降低4.602kW·h,吨钢氧耗增加0.147m3。电炉冶炼周期随铁水比增大开始逐步降低;当铁水比超过39.6%之后,电炉冶炼周期则随铁水比增大而略有增加,但吨钢冶炼电耗仍继续降低。铁水比达到70%以上时,吨钢平均冶炼电耗接近零。结合基于线性规划理论的优化配料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铁水比的增加,吨钢原料消耗、电耗以及氧耗的成本之和逐渐降低。考虑冶炼周期及生产成本的综合控制,认为电炉冶炼齿轮钢最佳铁水比应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单氧枪供氧强度为3000 m3/h时炉壁氧气射流冲击电弧炉熔池的三维两相流数值模型. 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超音速射流作用下,熔池中形成的涡流促进了钢液循环流动,涡流中心位置处于液面下0.3 m、距熔池中心1.6 m处,位于氧枪轴线上、涡流中心以下的钢液流的速度呈分段线性分布. 竖直方向每降低1 cm,熔池中下部的钢液速度降低0.0015~0.002 m/s,靠近炉底的钢液速度降低0.006~0.007 m/s. 熔池表层钢液直接受射流的冲击作用,在喷吹初期钢液速度即可达0.1~0.5 m/s,之后基本不变;熔池中下部和偏心炉底区钢液速度最低,速度随喷吹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特殊钢厂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企业发展的动力,积极发挥科技进步对于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驱动作用,把现代科技渗透、扩散、融合到企业发展要素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着力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带动工艺结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和发展战略的优化升级,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