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9篇
轻工业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6年流行色大致可分为四组,其特点表现为高度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相互之间以各种明亮度相区别。第一组标题命名为《夏天的早晨》,特点是浅的明亮颜色(粉红——越桔色、天蓝色、淡青色、黄色、绿色、紫丁香色);第二组标题命名为《傍晚》,这组为暗色深颜色(蓝色、越桔色、淡紫色、紫藤花色、绿色);第三组为《晴朗的天》,为鲜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渗碳钢23CrNi3Mo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以及等温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以0.05℃/s和0.1℃/s的冷速连续冷却时,表面渗碳层为高碳马氏体组织,过渡区为高碳马氏体+下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基体为下贝氏体组织;渗碳试样外表面在高温段以较低的冷速(0.05~3℃/s)连续冷却时,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形成网状碳化物;无渗碳的实验钢的贝氏体等温转变温度范围为375~450℃。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为:试样在880℃保温完成后,采用快速冷却工艺,以冷速大于等于5℃/s进入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直接入450℃的盐浴炉,入炉后均温5~10min,在低温转变区即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采用慢速冷却工艺,冷速小于等于0.1℃/s。获得的试样渗碳层深度为1.4mm,国外的阿特拉斯钎头渗碳层深度为1.2mm,两者基本相同,但前者硬度分布更加平缓;两者表面显微组织均为高碳马氏体组织,过渡区均为马氏体加下贝氏体组织,基体均为贝氏体组织。通过设计新的热处理冷却工艺,获得了与国外钎头相同水平的试样。  相似文献   
3.
某18CrNiMo7-6钢生产的齿轮因为组织性能异常,在铣齿过程中齿根位置出现难加工的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EPMA电子探针分析18CrNiMo7-6钢齿轮组织性能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该齿轮出现难加工的原因是齿根位置出现大量贝氏体导致硬度过高。EPMA电子探针验证了齿根位置贝氏体的出现与元素偏析有关。JMatPro计算结果表明,C与合金元素含量增加使贝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扩大,贝氏体转变的临界速率降低,使钢能够在较低的冷却速率下产生贝氏体组织,合金元素中Cr、Mn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当C与合金元素Mn、Cr的含量增加50%左右时,贝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由0.1 ℃/s 降低为0.02 ℃/s,0.1 ℃/s冷速下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扩大到49 ℃。  相似文献   
4.
目前外衣面料广泛采用化纤长丝一粘胶、聚酰胺、聚酯等,主要与毛纺纱线混用。在一些织物中用聚酯仿纺纱作纬纱,与用毛纱线作纬纱的织物相比,其外观比较平展,手感比较硬。在家庭用织物中采用化学纤维仿纺纱的比重很大,仿纺纱的原料与制造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特钢厂经110 t电弧炉+LF/VD精炼+连铸+热连轧工艺流程生产的400炉钢棒材的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末端淬透性实验[(920±10)℃50 min后空冷至室温,随后(880±5)℃30 min水淬]和光谱分析获得了 20CrMnTiH系列钢的淬透性和化学成分,发现淬透性与残余硼元素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各冶炼工序...  相似文献   
6.
氯纶的主要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为了提高热稳定性,曾在聚氯乙烯中加入各种添加剂,但均未获得成功。本文介绍了在氯纶中加入耐热聚酰胺,以提高纤维热稳定性的研究工作。采用工业氯纶乳液(ПВХ),耐热高聚物为聚对苯基苯并咪唑四酞酰胺(ПА),溶剂为二甲基醋酸胺。纺丝溶液为聚氯乙烯乳液与聚对苯基苯并咪唑四酞酰胺的混合物并加入2%氯化锂,纺丝液中高聚物含量为12%,纺丝方法为湿法成型,凝固浴含溶剂  相似文献   
7.
矿山链环疲劳断裂是影响链环使用寿命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链环断口附近、断口对称未断裂的肩部和链环直臂处显微组织观察、夹杂物分析、断口形貌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矿山圆环链疲劳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链环直臂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链环断裂与未断裂处肩部为回火索氏体组织,显微组织满足链环的服役要求,热处理显微组织不是导致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断口裂纹源位置分布着多颗尺寸10~50μm的氧化物夹杂颗粒,夹杂物周围存在着二次裂纹,大量的脆性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往往成为裂纹的起点;随着裂纹的扩展,又会在夹杂物附近形成多个二次裂纹,进而加速疲劳失效。对满足链环疲劳性能用钢中夹杂物进行分析表明,夹杂物尺寸减小与数量的减少,降低了对钢的疲劳性能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钢的疲劳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5种热处理方式(常规热处理、水淬预处理+调质、不完全奥氏体化调质、水淬预处理+不完全奥氏体化调质、水淬预处理+亚温淬火调质)对X12Cr13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质处理前进行水淬预处理,可有效改善X12Cr13钢冲击性能的稳定性。水淬预处理+亚温淬火调质热处理后得到的针状铁素体与纤维状回火马氏体的复相组织可大幅提高X12Cr13钢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加热炉模拟试验、组织观察、性能测试以及断口分析,研究了淬火温度对18Cr2Ni4WA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过热敏感性温度为990℃,1050℃左右晶粒会急速粗化。当淬火温度在820℃下,淬火温度稍高于奥氏体化温度点,试验钢中合金元素和碳化物未能均匀化,导致冲击性能较低。淬火温度由1010℃升高到1220℃时,冲击吸收能量由133 J降低到108 J,断面收缩率由64.5%降低到45.3%,奥氏体晶粒度的降低,导致冲击吸收能量开始大幅降低。为了提高淬火温度,降低保温时间,同时又不会明显降低奥氏体晶粒度和力学性能,应控制热处理淬火温度最高为970℃。  相似文献   
10.
我厂生产电容器,对壳盖配套要求较高,我们设计了壳盖经延伸、冲二孔、反凸缘、切边四道工序完成的复合模。对大小不同规格进行了生产,不仅减少机床和操作人员,同时保证质量和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