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马钢4号高炉炉身结厚的处理实践进行了总结。入炉原燃料质量下降、理论燃烧温度升高引起高温区位置整体下移、焦炭负荷加重后冷却壁热负荷下降、铁口投用后气流发生变化等是4号高炉炉身结厚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提前预防并注重边沿气流的疏导、强化渣铁处理、适当降低冶强等措施,快速消除了此次炉身结厚。认为高炉日常稳定的热制度是气流稳定的基础,也是软熔带根部稳定的基础,只有保证相对稳定的炉温,才能进一步有效防止炉身结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马钢1#2 500m3高炉于1994年投产,设计寿命8年,到2005年4月2#铁口区域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出现异常升高现象,高炉已经到了炉役末期。通过有效地使用操作技术和护炉技术来调整高炉,强化高炉操作管理和基础管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在炉役末期延续了原有的高水平,高炉利用系数基本达到2.4t/m^3.d,保证了高炉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达到了护炉保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处于炉役末期的马钢1#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的管理,加强炉体监控,量化钛元素的沉积量,严格控制铁口状态等多种手段,在炉缸炭砖遭到严重侵蚀的条件下,实现炉役末期的安全生产,充分挖掘高炉的边际价值。针对炉役末期炉缸的状况展开分析,钛元素的使用量要与高炉的产量相匹配,堵风口操作的同时要兼顾炉缸活跃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赵淑文  王志堂  聂长果  陈军  蒋裕 《炼铁》2019,38(1):46-49
马钢4号高炉受焦炉干湿转换影响,入炉焦炭结构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给炉缸活跃性造成较大影响,炉内气流波动增大,炉体热负荷剧烈波动,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下滑。认为原燃料对炉缸活跃性的影响存在一个较长的作用周期,在日常操作中要重视入炉原燃料的管理。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适当的上下部调剂、控制适宜的热制度、调整炉前出渣铁制度等措施后,炉缸工作状态明显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快速提升,利用系数提高至2.374,燃料比降至508kg/t。  相似文献   
5.
马钢4号3200m3高炉在开炉过程中,针对初次引煤气这一限制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开炉初期煤气中的水分,大大提前了引煤气的时间,为快速推进开炉进程创造了条件,实现了高炉快速开炉达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是近年来马钢铁前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近年来在顺行工作上的回顾,找到高炉顺行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为更长周期的顺行和更高水平的顺行寻找方向和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真正意义的高炉长周期稳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钢1号2500 m3高炉94年投产,设计寿命8年,直到2005年4月2号铁口区域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出现异常升高现象,高炉已经到了炉役末期。通过有效地使用操作技术和护炉技术来调整高炉,强化高炉操作管理和基础管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在炉役末期延续了原有的高水平,高炉利用系数基本达到2.4t/m3.d,保证了高炉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达到了护炉保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炉炉缸炉底是影响高炉寿命的限制性环节之一。为了避免发生严重侵蚀甚至烧穿等重大事故,针对马钢2 500 m~3高炉,开发了利用热电偶或者冷却设备数据监测炉缸炉底侵蚀监测模型。采用该模型,监测了马钢2 500 m~3高炉的炭砖残存厚度变化。该模型可用于判断炉缸炉底是处于侵蚀阶段还是处于堆积阶段,对高炉操作者分析、判断和调节炉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钢4号3 200 m3高炉开炉以后为了快速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入炉料管理,保持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采取综合鼓风技术,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矿批大角差技术、高顶压操作,控制适宜的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出渣铁管理等措施,使开炉后的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燃料比降至495 kg/t以下,利用系数保持在2.4 t/(m3·d)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马钢二铁总厂1#高炉自1994年4月份投产至今已运行16年,仅于2007年大修一次。大修后,实现了控制大型高炉长周期稳定高效运行的目标和降耗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