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采用最新研制的无匙孔搅拌摩擦点焊设备对AZ31B镁合金和DP600镀锌钢板进行搭接点焊试验。通过对点焊接头宏观、微观组织形貌及断口分析表明,接头搅拌区结合界面处镁钢呈"楔状"与"弯钩状"相互嵌入对方基体中,形成牢固的机械互锁结构,而轴肩作用区结合界面平整,生成了厚度约6~9μm的"竹节状"中间层,其长度各不相同,且中间层之间存在裂纹;点焊接头拉伸断口有两种断裂方式,轴肩作用区为解理断裂,搅拌区为韧脆混合断裂;原位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应力集中最大的部位在镁钢两板之间点焊接头的焊点边缘处;接头的拉伸断裂面靠近镁侧,断裂时脆性中间层基本上留在了钢侧。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匙孔搅拌摩擦焊对DP600镀锌钢和AZ31镁合金进行点焊搭接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组织,分析拉伸断口推断其断裂过程.结果表明:镁-钢接头成形受转速与轴肩下压量影响敏感,可施焊工艺参数窗口小;在最优工艺参数下,接头成形良好,镁和钢相互嵌入锁合充分明显,具有典型"机械连接"特征;接头宏观形貌上,镁和钢分别呈多钩状互相嵌入对方并呈涡流状缠绕在一起;微观形貌上,由于搅拌针直接穿过钢板,钢侧搅拌针作用部分区域被撕裂与搅碎,镁、钢层叠交错分布,流向性明显,并存在少量由于镁蒸发造成的微观孔洞;拉断试验中,镁、钢分离起始于搅拌区外围不存在机械连接作用的区域,直至裂纹扩展至焊核区镁、钢互相缠绕部分钢的裂纹处,沿裂纹发生撕裂将钢板从镁板上剥离,断后在钢板的搅拌区域形成较大孔洞;接头横截面显微硬度显示,无论镁层钢层,其硬度分布均呈"W"型,符合普遍搅拌摩擦焊接头硬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DP600镀锌钢板和AZ31B镁合金板进行无匙孔搅拌摩擦搭接点焊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和最优试验方案,在最优焊接工艺下接头的拉伸载荷达到10.1 kN.通过分析接头宏观、微观形貌及界面元素分布,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接头元素扩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区镁钢存在“弯钩”状的机械互锁结构,形成牢固的机械连接;扩散区镁钢发生了元素扩散,最优工艺参数下扩散层厚度为8 μm;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搅拌头转速、轴肩下压量和搅拌针伸出量,可以促进元素之间的扩散,提高接头连接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06200镍基合金与S32168不锈钢TIG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MCs)的演变过程,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界面IMCs的生成种类、先后顺序及生长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接头的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随之增加.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IMCs的厚度增加. 镍基合金与不锈钢界面IMCs主要由NiFe相、Ni2Cr相、FeCr相和Ni3Fe相组成,形成IMCs的顺序为NiFe→FeCr→Ni2Cr→Ni3Fe. 界面IMCs的增长符合抛物线规律,经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得出界面IMCs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为 W=1.725 × 10−13·2Cr phase, FeCr phase and Ni3Fe phase. The thickness of IMCs layer at the interfac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and holding time. The formation sequence of IMCs was NiFe→FeCr→Ni2Cr→Ni3Fe. The growth of IMCs was in line with parabolic law. The kinetic model of IMCs was W=1.725 × 10−13·2Cr相、FeCr相和Ni3Fe相组成,形成IMCs的顺序为NiFe→FeCr→Ni2Cr→Ni3Fe.界面IMCs的增长符合抛物线规律,经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得出界面IMCs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为W=1.725×10-13·e([-45.98/(RT)]·t1/2).  相似文献   

5.
采用氩弧焊丝ERNiCrMo-17对换热管(材料为SB-622 N06200)与管板(材料为SB-564 N06200)进行焊接试验。针对此材料的管-板焊接进行焊接工艺研究,通过金相组织观察、角焊缝厚度测量、拉脱力试验、晶间腐蚀试验对N06200镍基合金管板与换热管焊接接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第1层自熔+2层填丝所获得的管-板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道均匀饱满;接头的角焊缝厚度均满足标准要求的1.2 mm,接头的拉脱力和晶间腐蚀率均高于管板和换热管母材;接头焊缝组织为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和等轴晶奥氏体组织,枝晶生长方向随机,等轴晶可抑制热裂纹的产生;接头焊缝区域硬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硬度曲线呈“跳跃”特征。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