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ANSYS软件的LS-DYNA模块,在考虑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摩擦特性的基础上,对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过程,进行了动态的模拟.得出了制动过程中制动盘和摩擦片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优化制动器的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洪强 《铝加工》2012,(1):50-52,61
论述了传统碳素阳极的缺点及使用惰性阳极的意义,提出了惰性阳极材料应符合的要求。综述了国内外对金属氧化物陶瓷阳极、金属陶瓷阳极、金属阳极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以上三类惰性阳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传统碳素阳极的缺点及使用惰性阳极的意义,提出了惰性阳极材料应符合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对金属氧化物陶瓷阳极、金属陶瓷阳极、金属阳极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以上三类惰性阳极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种新型双输入双输出变速器优化设计问题,传统的方法是保留四驱车的传动系统,使得控制复杂,可靠性差.为此提出以前后轴独立驱动电动越野车辆为研究平台,对工作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并提出了变速器工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利用AVL Cruise和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了整车前向仿真模型和模式切换控制器,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工作模式可以保证电传动系统无动力中断,对模式切换过程的合理控制可以减小换挡力,降低换挡冲击,将换挡时间控制在0.7s内,提高整车动力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的车辆单轴模型。针对制动过程非线性和路面状况复杂多样的特点,提出以滑移率为控制目标,设计了基于等效控制的模糊滑模控制器。利用模糊规则对滑模控制的抖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对该控制器进行了一定初速度下引入模糊逻辑前后的仿真对比和一定初速度下不同路面制动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用扭转疲劳试验机对63Sn-37Pb和Sn-3Ag-0.5Cu两种合金钎料在扭转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钎料均为循环软化材料,它们的变形主要由塑性变形决定;两种钎料的疲劳寿命均随着剪应变幅的减小而显著增大;在相同的剪应变幅下,Sn-3Ag-0.5Cu合金钎料的疲劳寿命比63Sn-37Pb钎料的长,即Sn-3Ag-0.5Cu合金钎料的抗剪切疲劳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郭洪强 《铝加工》2012,(5):47-50
采用Fe-Ni合金为基体,增强相用AlO,掺杂少量的LaO制备一种金属陶瓷惰性阳极试样,分析了烧结温度对试样2323结构的影响,研究了掺杂LaO对试样的体积密度、气孔率、导电率、高温氧化性能,腐蚀速率的影响。23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动器振动形式的噪声,成为目前汽车研究的一个难题.首先在理论上,对制动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某汽车盘式制动器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其振动曲线.模型研究得出,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是引起制动器振动的一个诱导因数,减小摩擦系数可降低振动.  相似文献   
9.
<正>在汽车内外覆盖件模具中,拉延筋一直被广泛应用,好的拉延筋设计方法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拉深制件的成形刚性,增加塑性变形,从而减小制件回弹;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拉延筋阻力系数,合理控制材料的流入量来调整零件的起皱和开裂问题。拉延筋设计方法在Autoform软件中,通过调整BeadHight、Bead Radius、GrooveRadius及Wall来调节拉延筋阻力系数以达到最优成形。再根据这些参数,通过UG或CATIA软件来模拟实体拉延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滑板车功能单一和使用人群受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将传统滑板车和踏步车优点合二为一的两用健身滑板车。对两用健身滑板车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介绍,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整体三维实体模型,对中轴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传动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验证两用健身滑板车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样机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