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4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A/O工艺处理丙烯腈生产废水工程中发现,该废水对硝化过程产生强烈的抑制现象,30 d启动中对氨氮无去除效果。通过控制进水流量、浓度,补充葡萄糖作为辅助碳源等措施,经56 d调试,工程二次启动成功。至今,近1 200 d的稳定运行结果显示,装置进水COD、TKN、NH3-N与TCN浓度分别为(509~2 527)、(190~516)、(118~410)与(7.43~13.37)mg/L,出水浓度分别为(201±46.8)、(20.5±5.50)、(0.19±0.02)与(0.37±0.08)mg/L,污泥对氰化物的降解速率为1.05 mg/(L·h)。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与提高系统中活性污泥对以氰化物为代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从而消除其对硝化过程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将臭氧、混凝工艺分别与传统药剂软化工艺结合,考察组合工艺的软化效果并就促进机理进行分析。在水中n(Ca):n(总碱度)=1:1的情况下,臭氧-药剂软化法较传统药剂软化法硬度去除率增幅为5.7%,混凝-药剂软化法增幅为52.07%。臭氧预处理虽然可以有效地破坏不饱和官能团,但其氧化产物多为小分子有机物,仍然具有阻垢作用,导致臭氧预处理效果不佳。混凝工艺通过去除大分子有机物来促进软化过程,无抑制软化产物生成,因此混凝工艺更适合作为药剂软化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某肉类加工厂废水采用A/O工艺处理,运行结果显示,系统进水CODCr为1 300~1 500 mg/L、TKN为120~150 mg/L,出水CODCr为20~40 mg/L,NH3-N<0.2 mg/L,TN去除率为85%~90%,且系统保持高生物量(MLSS达6~6.2 g/L)与低污泥负荷[(0.075 gCODCr/(gSS·d))].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实验室内建立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装置,考察了供氧速率对SND脱氮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供氧速率由50 m L/(min·L)提高至100 m L/(min·L)时,COD与NH3-N去除效率变化不大,分别保持在96%与99%以上,而TN去除率由80%降低至70%左右。为研究造成脱氮性能差异的原因,采用批次试验测试了不同供氧速率下的脱氮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供氧速率的增加不影响反硝化速率,但会提高碳氧化速率,从而加快有机物的消耗,缩短了反硝化的时间,从而造成TN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某味精精制废水处理工程采用缺氧好氧工艺设计,取得了良好而稳定的运行效果。对该系统为期100 d的连续监测显示:进水流量为1 270±335 m~3/d,COD_(Cr)、TKN分别为1 724±897 mg/L和93.5±41.5 mg/L;出水COD_(Cr)、TKN和TN分别为10.4±5.1 mg/L、0.6±0.4 mg/L和7.2±1.5 mg/L;COD_(Cr)、TK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4%、99.4%和91.7%。该工程的显著特点:一是出水COD_(Cr)与氨氮低,TN去除率高,指标远优于GB 8978—2002规定的直排值(一级A);二是过程简洁,操作简便,投资与运行费用低,非常适合小型污水处理站。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负荷下出现的反硝化颗粒污泥相互粘连、上浮等不稳定状态,进行了降低进水温度促进颗粒污泥床稳定的研究.当进水温度降至16℃时反应器能稳定运行,颗粒粘连现象减弱,颗粒密度由不稳定时的1.008 5 g/cm3提高到1.022 g/cm3,颗粒沉速为30~50 m/h,此时反应器的负荷为4.0~5.14 gNO-3-N/(L·d),对氮的去除速率为0.18 gNO3--N/(gVSS·d);当进水COD和NO-3-N浓度分别为225 mg/L和50 mg/L时,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3%和98%.研究认为,颗粒污泥表面反硝化菌的生长速率过快是引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降低温度即降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有助于颗粒污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甲醇、葡萄糖、甲醇-葡萄糖(1∶1)为碳源进行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碳源时,当NO3--N负荷提高到6 g/(L·d),污泥上浮、流失;以甲醇+葡萄糖为碳源时,当NO3--N负荷提高到6 g/(L.d),污泥发白,结构松软,出现上浮;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当NO3--N负荷提高到6 g/(L.d),反应器内颗粒粒径分布均匀,运行稳定。分析认为,低生长速率碳源有利于颗粒污泥生长密实,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对某企业青霉素废水的实际处理工程进行脱氮性能研究,该工程由原先的CASS池(有效容积为7 500 m3)改造成同时硝化反硝化系统。系统稳定运行的数据显示:当处理量为3 533~5 574 m3/d,进水COD、TKN、NH3-N浓度分别为(2 067~4 706)、(230.7~322.4)、(114.7~286.2)mg/L时,出水COD、TN与NH3-N浓度分别为(188~473)、(27.1~34.2)、(0.8~6.1)mg/L。分析认为,系统高效脱氮的原因为:1较高的生物量(5.7~8.3 g/L)与较长的泥龄(25.6d);2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有利于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生长;3在曝气池的前端发生了显著的反硝化脱氮。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某味精精制废水处理工程的脱氮机理。该工程采用A/O工艺设计,实验测定期间,工程进水流量、COD、总凯氏氮(TKN)分别为(1 270±335) m3/d、(1 724±897) mg/L、(93.5±41.5) mg/L,出水COD、TKN、总氮(TN)分别为(10.4±5.1)、(0.6±0.4)、(7.2±1.5) mg/L,COD、TK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9.4%、91.7%。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高效脱氮是由于A池污泥反硝化活性高和O池前端发生了显著的同时硝化反硝化所致,分别占TN去除总量的56%和44%。  相似文献   
10.
从硬质合金的硝酸浸出液中回收钴和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彦波  金锡标  鲁军 《湿法冶金》2006,25(3):153-156
对从硬质合金碎屑的硝酸浸出液中置换回收金属钴和铜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铁、铝和锌3种金属粉末进行还原置换,对比发现,锌粉对浸出液中钴、铜的置换效果好于铁粉与铝粉。采用锌粉分别进行水解除铁和二次置换钴试验,结果表明,在80℃、溶液pH=2的条件下,采用预先水解除铁-锌粉置换钴流程,反应4h,钴和铜的回收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