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金属工艺   5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400 MPa级低碳含钛钢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实践。薄板坯连铸连轧400MPa级低碳含钛钢采用低成本钛微合金化,其钛的合金化成本比加Mn或Nb的合金化成本低。生产过程中如果钢中的[N]不能稳定地控制在较低水平,则最终导致产生析出TiC颗粒,使得有效钛含量不稳定。为了保证材料性能稳定,除了保证稳定的钛含量外,控制氮含量同样重要。通过稳定控制较低的氮含量,本钢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批量生产400 MPa级低碳含钛钢A36,其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热轧钢板红色氧化铁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洪刚 《本钢技术》2001,(3):2-5,F004
分析了热轧钢板红色氧化铁皮(红锈)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红锈问题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刘忠  闵洪刚 《钢铁研究》2007,35(6):22-25
介绍了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600MPa级冷成型用BGS600MC热轧高强度钢板的产品设计、冶炼和轧制工艺、性能及典型应用.研究表明,BGS600MC热轧高强度钢板除强度大幅度提高外,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冷弯性能、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车辆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钢600MPa级冷成型用热轧高强度钢板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本钢600MPa级冷成型用BGS600MC热轧高强度钢板的产品设计、冶炼和轧制工艺、性能及典型应用。表明BGS600MC热轧高强度钢板除强度大幅度提高外,同时又其有良好的冷弯性能、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车辆等镁域。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很多钢厂都能生产冷成型用700 MPa级高强钢热轧板卷,但厚度8.0 mm是当前所见报道的极限厚度,极限厚度的存在限制了700 MPa级高强钢的应用范围。文章介绍了本钢生产厚规格700 MPa级高强钢通过采用Mn-Ti-Nb-Mo的合金成分设计,以及高温加热、大变形精轧和高冷却速率,获得细小均匀的铁素体+贝氏体+少量珠光体组织,研制生产了厚规格高强钢S700MC热轧板卷,热轧板卷具有良好匹配的高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产品最大厚度15.0 mm。厚度15.0 mm的700 MPa级高强钢的纵向韧脆转变温度约为-53℃,横向韧脆转变温度约为-27℃。  相似文献   
6.
闵洪刚 《辽宁冶金》1997,(5):49-52,48
本文叙述了初轧成坯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板坯头尾形状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成坯率的措施,有利于钢铁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成坯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本钢2300热连轧机组Q550E热轧高强度卷板的产品设计、冶炼、轧制工艺和性能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低碳、铌钛微合金化和适当的控轧控冷技术,充分利用Nb、Ti等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效应,不添加Mo、Ni等贵重合金,成功开发出厚度3.5~10 mm的Q550E低成本高强度热轧卷板,所开发的Q550E热轧高强度卷板具有高的冲击韧性、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弯性能,可供工程机械、车辆等行业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钒微合金化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低碳低合金耐磨钢中添加0.13%的钒,通过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室温拉伸实验、–20℃低温冲击实验、布氏硬度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钒微合金化对低碳低合金耐磨钢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同一条件处理后均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马氏体板条中均有ε-碳化物析出,2#钢组织中有V的碳氮化物析出;实验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中NM450级别耐磨钢要求。V合金化处理对实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反而增加了合金成本;磨损条件和耐磨钢是影响耐磨钢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磨损机理均为磨削磨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700 MPa级冷成形用高强钢的成分设计及热轧工艺设计、组织控制及力学性能检验等。通过合理的成分及轧制工艺设计,得到理想的组织形态,保证其高强度的同时又兼具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及冷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改装车底梁、起重机吊臂等工程机械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