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作为2 0 0 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塑造崭新城市形象,发展可循环再生材料十分紧迫。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有必要率先探索并建立材料循环再生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城市作示范。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发挥自身龙头作用,发展高水平再生材料产业,促进环渤海地区材料循环再生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导线材及其强电应用研发与产业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温超导线材很快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极大地促进了超导应用技术的研究。发达国家政府加大了对超导技术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国际跨国公司,如:SIMENS、ABB、牛津仪器、Pirelli、住友等,也加快了超导技术产品的研发,超导应用技术发展迅速。本文将对高温超导线材及其几个强电应用的国内外研发与产业发展状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分析近年来各种储层敏感性的预测方法,发现耦合PCA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快速、精确、泛化能力强的敏感性预测新方法。以盐敏为例,经过特征选择与提取,建立了预测储层盐敏损害指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精度检验提高其泛化能力。借助塔里木油田的90组样本,检验了新模型在储层敏感性预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盐敏损害指数的平均准确率大于95%,从而证明耦合PCA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算法能达到快速、准确预测储层敏感性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泛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和“中国制造”崛起的经验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变“Z”型产业链为“L”型和“C”型。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过程中,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有能力抓住制造业转型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实施“引擎行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向“L" 模式转变的支撑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6.
在国家863三个五年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超导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高温超导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成材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但是,超导应用的研究与工程化方面与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这种背景下,如何确定我国超导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与重点;作为政府,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我国超导技术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为此,北京市科委和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云电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数威利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的有关同志,参加了第五届欧洲超导应用大会,并考察了丹麦NKT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超导研究部、德国Karlsruhe研究中心。考察的目的是:(1)了解欧洲超导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态势;(2)了解欧洲各国在项目组织与管理中的有效做法。现将有关情况做一介绍,并就国内超导技术产  相似文献   
7.
8.
公共测试服务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大,前景广阔。北京拥有极其丰富的测试资源,但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市场化程度有限。应该积极盘活现有科技资源存量,大力发展首都第三方测试服务产业。推动北京材料领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促进传统材料的升级换代和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保持北京材料产业特别是新材料领域的科技优势,更好地促进北京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好地支持材料产业及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阶段,我国企业实力普遍不强,单个企业难以独立进行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有效的组织,才能有效地实施重大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杨来顺  陈宏生 《焊接》1998,(4):14-17
就我国首批进口的俄罗斯全长油中整体淬火钢轨接触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优选出一组实用的工艺参数,通过了各项性能检验,并在铁路运营线路上铺设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