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实验室自制的长链支化聚丙烯与线性聚丙烯熔融共混,对线性聚丙烯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共混改性体系的熔体强度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长链支化聚丙烯显著提高了线性聚丙烯的熔体强度。异相成核作用的存在使得共混体系的结晶温度较线性聚丙烯显著提高,结晶速度快,所形成的球晶数量多且尺寸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ytb基因进行肉制品真伪鉴定的尝试性探索。方法随机采集21份肉制品样品,首先采用CTAB法方法提取样品DNA,基于Cytb基因的通用引物对21份样品DNA进行PCR扩增,把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 CTAB方法适合肉制品的DNA提取。10份牛肉样品中9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出是猪肉;2份羊肉样品中1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是猪肉;2份猪肉样品中1份与标注吻合,1份检测是鸡肉;1份鸡肉样品与标注吻合;6份牦牛肉样品中2份与标注吻合,4份检测是水牛肉。结论用Cytb基因序列分析比对方法适合肉制品的真伪鉴定,市场上肉制品存在掺假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柠檬果皮和果肉分别榨汁测定总酸;采用顶空取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平板抑菌试验研究两种鲜榨原汁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法和96孔板法研究两种鲜榨原汁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鲜榨柠檬果肉原汁总酸为98.86 g/kg,鲜榨柠檬果皮原汁总酸为6.05 g/kg;GC-MS结果表明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以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柠檬醛等为主;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均未出现明显抑菌作用;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鲜榨柠檬原汁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及被膜形成影响的研究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细菌DNA,采用PCR检测14种粘附素基因的分布情况,随后采用试管法和微孔板法对细菌成膜能力进行检测,进一步研究蛋白酶K和DNaseⅠ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7株菌株均携带clf B基因,检出率为100%,均不携带bap,bbp和clf A基因,有13株菌扩增出ica BC基因(76.5%),12株均扩增出cna基因(70.6%),11株菌扩增出eno基因(64.7%),10株菌分别扩增出fib和ica AD基因(58.8%),9株菌扩增出fnb A基因(52.9%),4株菌分别扩增出sas C,sas G和ebp S基因(23.5%),2株菌扩增出fnb B基因(11.8%)。试管法和微孔板法观察到17株菌株均有生物被膜形成,但不同菌株的被膜形成能力有差异,10号和30号菌株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其它15株菌(p<0.05)。在细菌生长过程中,蛋白酶K、DNaseⅠ以及两种酶的联合处理发现蛋白酶K和DNaseⅠ处理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未处理组(p<0.05),并且蛋白酶K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比DNaseⅠ好,但是两种酶联合处理效果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旨在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控制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在现代化机械中,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螺母、垫圈等)的数量占零件总量的60%,因此,提高紧固件的生产效率是甚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了溴系阻燃剂、炭黑填充对聚丙烯熔体高剪切挤出畸变和动态黏弹特性的影响。发现低含量下随填充量的提高,发生挤出畸变的临界剪切速率提高,扩大了加工窗口。动态流变试验表明树脂中添加更多炭黑后剪切变稀时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都增大,但损耗因子下降。进一步用缠结模型和Cross模型定量分析表明,填料吸附高分子链段而减少其壁面吸附,减轻挤出畸变,进而提高临界剪切速率;粒子分布网络提高了平台模量和缠结密度,缩短了松弛时间,恢复更快而减小挤出胀大比。复合材料中添加3.5%(质量)炭黑后形成逾渗网络,表现为高零切黏度和长松弛时间,发生“类液-类固”转变;同时材料表面电阻下降明显,此时黏弹逾渗点与导电逾渗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铁掺杂二氧化钛反向蛋白石结构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对掺杂前后的样品进行比较,并采用罗丹明-B作为降解底物,对掺杂后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掺杂后,样品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光响应区域扩展至550 nm,且样品中表面羟基氧的含量最高可提高到40%.铁掺杂样品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掺杂的样品,其中掺杂比为10%的样品光催化降解活性最高,经可见光照射4 h后,其降解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实验室保存的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通过微孔板法研究不同浓度茶多酚和Nisin对不同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茶多酚和Nisin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14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10种被检出,其中cna、ebp S、fib和ica AD基因检出率为100%,sas C为87.5%、fnb A为68.75%、sas G为68.75%、clf B为68.75%、eno为62.5%,ica BC为56.25%;16株菌株中均不携带bbp、bap、clf A和fnb B基因。16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形成能力有差异,其中F23、F44、F58、F64、F71、F86、F107和F109等8株菌株为被膜强形成菌株,F7、F19、F40、F46、F60、F99、F101、F106等8株菌株为被膜弱形成菌株。茶多酚和Nisin对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0.2 g/L和0.125~1 g/L,茶多酚和Nisin在1/2MIC和1/4MIC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明显(p<0.05),且茶多酚抑制效果强于Nisin。本研究结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聚酰胺弹性体熔体输送过程中,熔体输送泵发生电流逐渐增大,直至超电流跳停的情况,影响生产的稳定运行。熔体输送泵由齿轮泵更换为双转子泵后,双转子泵运行电流平稳,无振动等异常情况,能满足熔体输送的要求。但是双转子泵的输送压力较低,不适用于压力较高场合。  相似文献   
10.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导致其报废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如战略金属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因此,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正极材料的回收。目前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主要包含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微生物冶金和低共熔溶剂浸出等,本文着重介绍了新兴的低共熔溶剂浸出法,根据氢键供体和受体的不同以及有无外场辅助将低共熔溶剂分为5类,总结了低共熔溶剂浸出法的最新进展,概述了DES浸出正极材料的还原作用,通过缩核模型解释了DES浸出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和作用机制,同时对低共熔溶剂回收废旧电池的发展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该工作为低共熔溶剂浸出正极材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