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离体人血细胞受γ射线照射后,用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3H-ConA)检查细胞质膜上与其相结合的受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受0.25—4Gy照射后,血小板、淋巴细胞与红细胞显示出不同的辐射敏感性,这种膜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过性恃点。本文认为:辐射引起的细胞膜上与ConA结合受体的增加,其原因是由于膜的超分子构象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膜表面受体重排的结果。对于应用膜探针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实际意义,文章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 DNA 分子的损伤和修复的研究不只限于放射生物学中射线损伤的靶分子范围,还涉及到与肿瘤、衰老及各种遗传性疾病等有关的重要的医学基础;然而,不论是通过体内或离体实验,了解电离辐射对 DNA 分子作用机制仍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活体细胞内,DNA 的大多数损伤都可由修复酶消除,但在较高的剂量下,修复过程不能保证完全修复 DNA 分子上的损伤,因而,开展对辐射损伤的化学防护研究显得特别重要。电离辐射对 DNA 损伤  相似文献   
3.
前言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其它学科的融合,在亚细胞水平上开展研究日益变得量要。溶酶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与人类多种疾病关系密切。电离辐射导致的生物效应与溶酶体也有相关性,Weymouth曾报道,溶酶体中一些酶活力变化是时间和剂量的函数。Allison的研究说明,矽肺病是由于矽粉尘(SiO_2)与溶酶体作用的结果。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一种简易的溶酶体分离方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核能的和平利用及放射性同位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可能受到的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潜在危险不断增加,因此,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潜在效应不容忽视。有关小剂量电离辐射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能较好的反映剂量效应关系,但也有报告认为,当γ射线照射剂量低于5rad,中子照射剂量低于2rad时,用此指标外推剂量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有必要对其它生物学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