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进行创新。"艺术+思政"协同育人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渗透性、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一致性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高校可通过对课程协同、载体协同、育人主体协同和育人环境协同达成"艺术+思政"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华龙一号用主给水隔离阀为例介绍了大口径电动闸阀快速启闭功能的实现过程,分析了实现快速启闭功能对阀门造成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极端降水的气候态特征及其演变对于城市内涝防控、水环境污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意义重大。利用江苏省6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的气候态特征和年代际变化,以及梅雨雨带移动对江苏省内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江地区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的雨量最大。强降水和极强降水分别贡献了全年34.5%和11.9%的降水量,1/3的极端降水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雨量、雨日和雨强呈增加趋势,但只有长江流域通过显著性检验。极端降水的雨强年代际波动较小,雨量年代际波动较大;年代际波动性与其平均态之间无显著的对应关系。梅雨雨带的南北移动对极端降水产生明显影响,江苏省内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年降水异常度和强降水距平百分率对应关系较好,在降水异常偏多年份发生极端降水的概率较高。江苏省内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近60年的强降水多次出现增加、减少的变化。2010年以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增多,雨量和雨日上升趋势显著,开始时间明显提前,结束时间推后,持续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4.
载药原位凝胶中水份随渗透压的变化及其对释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凝胶是实现注射埋植给药的理想载体,凝胶水是药物存在的主要环境并对维持凝胶骨架形态有重要作用,而释药环境渗透压是影响凝胶水的重要因素.以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温敏凝胶为例,研究了体内外渗透压变化引起的载药原位凝胶中水含量与组成变化,及其对释药的影响.由于生物组织与水中的渗透压差异,凝胶植入SD大鼠皮下后水分(主要是自由水)迅速流失,水含量最终接近周围组织,与其在体外溶胀、溶蚀的过程显著不同.通过在释放介质中加入PEG,对体外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模拟研究了渗透压变化对释药的影响:凝胶自由水快速流失携带药物快速流出而出现突释;水分流失又使凝胶网络更致密、凝胶中剩余药物结晶析出,导致药物后期释放缓慢且不完全.控制凝胶水分变化是控制凝胶释药特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敏凝胶的原位给药系统是理想的长效给药系统。该文从凝胶材料和给药系统的制备、凝胶的机体反应和体内降解以及药物控释三方面,综述了该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途径。水凝胶网络的不规则形态和较低的机械强度,其植入后引起的机体炎性反应、组织融合与水分快速流失及这些反应造成的凝胶网络结构和降解速率的个体差异性变化,是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困难。通过提高凝胶表面亲水性,降低其表面正电荷,或在其表面修饰抗炎性多肽,可减轻炎性作用、减缓组织融合;通过与亲水性高分子形成共混凝胶或互穿凝胶网络以及共价交联等方式,可提高凝胶强度,保持凝胶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水分;通过在凝胶表面建立扩散屏障、加强药物和凝胶骨架的相互作用、构建微粒/原位凝胶复合释药系统等技术,可进一步改善药物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前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多种弊端,如何对症下药使行业信息化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是信息主管部门必须深层考虑的问题。在知识大爆炸得今天,应该说进行知识管理是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温敏变色型电热织物,以温敏变色纱/不锈钢纤维导电纱做纬纱,采用3种不锈钢纱嵌织方式分别制备平纹、斜纹和缎纹梭织物,测试织物的电阻及电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电阻为平纹>斜纹>缎纹。在电压值和加热时间相同时,平纹织物表面平衡温度最低,缎纹织物温度最高;在织物组织相同时,纬纱中不锈钢导电纱占比越大,织物升温速度越快。纬纱为全不锈钢纱的缎纹织物在电压5 V、通电6 min时,温度达到72.8℃;纬纱为嵌织2根不锈钢纱间隔2根温敏变色纱的缎纹织物在电压5 V、通电6 min时,温度可达到50.4℃,也具有较好的电加热效果。温敏变色型电热织物的颜色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具有温度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8.
Long-terrn injectable microspheres have some inherent disadvantages such as migration of microspheres from the originalsite an.d the burst effect. In order to avoid these problems, microsphere-loaded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expected to achieve a zero-order release Of biomolecular drugs in relativehigh initial drug loadings. Lysozyme, an antibacterial protein usually used to reduce 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 drug. Poly (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were employee to encapsulate lysozyme and dispersed into thermosensitive pre-gel solution containing methylcellulose (MC),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sodium citrate (SC), and sodium alginate (SA). The mixture could act asadrug reservoir by.performing sol-gel transition rapidly if the temperature was raised from roomtemperature to 37℃. The in vitro relea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rst effect was avoided due to strengthening ofdiffusion resistance in the gel. The formulation was able.to deliver lysozy.me for over.30 daysin a nearly zero-order release profile with a rate of 32.8μg.d^-1 which exhibits its remarkable potential for effective aoolication in long-term drug delivery.  相似文献   
9.
山核桃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评价不同山核桃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F0lin酚法测定提取液的总酚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山核桃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以甲醇和蒸馏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60%甲醇溶液的提取物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得率最高,达到(10.63±0.31)mg/g山核桃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降雨控制模式对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参数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全省70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9年的降水资料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控制率之下,降雨总量控制模式的日设计雨量大于降雨场次控制模式的日设计雨量,在暴雨占比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且两种控制模式的日设计雨量差值随着控制率的增大而增加;两种控制模式的日设计雨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85%降雨总量控制率和90%降雨场次控制率的日设计雨量比值为1.08;初期雨量控制率的空间分布形态差异较大,降雨总量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率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分布规律明显,降雨场次控制模式的控制率分布比较复杂;强降水的比例越大,两种控制模式之间的设计雨量、初期雨量控制率、最优控制率、最优设计雨量的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