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分析了喷射泵在压水堆-回路自然循环过渡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流动条件下的阻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结构合理的喷射泵,可以改善压水堆一回路的过渡特性和自然循环能力;强迫循环条件下;压水堆一回路主循环泵有效压的损失随喷射泵阻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自然循环条件下,喷射泵流动阻力系数影响压水堆一回路过度过程时间及自然循环流量的大小。为了改善压水堆一回路过度特性和提高一回路自然循环能力,可以采用无扩散段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外开展低流速下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的概况,通过对两个常用于低流速下临界热密度(CHF)预测的经验关系式的分析,说明了进一步开展低流速下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管内竖直向上流动水的临界热流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高压回路上,对φ10×1竖直管内临界热流密度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参数范围为:压力p=6.37~14.7MPa;质量流速G=571~5466kg/(m2·s);人口欠热焓△hin=96~744kJ/kg.通过实验,得出了在上述参数范围内的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并用实验数据对Biasi关系式和Bowring关系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饱和蒸汽在过冷液面凝结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堆芯补水箱上部加装遮流板时,饱和蒸汽在过冷液面上直接接触冷凝的瞬态特性。研究表明,遮流板改变了蒸汽射流的方向,减弱了近液面层的波动,降低了蒸汽的凝结速率,使堆芯补水箱中热水层的厚度减小,系统压力响应时间缩短:与无遮流板相比,实验初期水表面凝结换热系数降低76%~92%,总凝结量减少67%以上。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描述反应堆与主冷却剂系统的物理、热工水力特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应用埃米尔特插值法求解点堆动力学方程,其它方程采用半隐式差分法求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模拟程序,并模拟了连续提棒事故的核动力装置瞬态呼应特性,经与理论分析的比较表明,本模拟符合实际情况,其数值处理方法正确,可为事故的处置提供依据,对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云康  郑华 《核动力工程》2003,24(2):158-163
对AC600全压堆芯补水箱补水实验装置进行了改造,研究了不同尺寸的冷段破口,不同的堆芯补水箱压力平衡管以及自动卸压系统对非能动堆芯应急冷却系统瞬态特性的影响,简要描述了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为先进堆非能动堆芯应急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彭云康 《核动力工程》1994,15(3):236-241
本文介绍了国外开展低流速下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的概况,通过对两个常用于低流速下临界热密度预测的经验关系式的分析,说明了进一步开展低流速下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压堆芯补水箱内饱和蒸汽凝结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全压堆芯非能动注水系统中饱和闪蒸蒸汽在补水箱(CMT)深度过冷厚筒壁和液面层凝结特性分析,引入液相导热系数倍增因子和均温混合液层来反映汽流冲入CMT上部液层对蒸汽直接接触凝结过程的强化作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传热简化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初步预测了不同工况下CMT中各时刻闪蒸蒸汽的凝结率,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利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采用汽泡动力学和两相流的经验处理技术,导出了一个计算汽液两相流在单管内向下流动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半径验关系式。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回流流动极限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彭云康 《核动力工程》1993,14(6):556-560
回流冷凝是压水堆发生失水事故(LOCA)时的重要传热方式之一。当堆芯冷却剂严重丧失,自然循环又不能建立起来时,堆芯剩余释热依然能靠回冷凝带山。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回流流动极限CCFL,并因此增加堆芯踝露程度。本文介绍了国外一些研究者在CCFL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建议开展CCFL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