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5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杜明华  钟瑛  朱丹杰 《核技术》2006,29(10):782-786
本研究是建立阻断股骨头动脉的股骨头缺血模型,通过分别阻断实验兔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观察99mTc-MDP骨显像对于股骨头血流、代谢变化,及组织学改变.将实验兔分成三组:A组,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B组,结扎旋股内侧动脉;C组,结扎旋股外侧动脉.所有实验兔在术前均由耳缘静脉注入99mTc-MDP37 MBq,然后于术后两小时至八周应用SPECT检测实验侧股骨头(E头)、实验侧股骨干(E干)、对照侧股骨头(C头)、对照侧股骨干(C干)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比值和动态检测股骨头血流量及代谢的改变.结果是A组B组骨显像结果相同,手术当日及术后三日均可见兔实验侧股骨头放射性缺损,于术后一周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至术后四周达高峰,术后八周仍有明显放射性浓聚,呈持续性高代谢反应状态.C组各时期三相骨显像结果与A、B组不同,手术当日可见兔实验侧股骨头放射性缺损,于术后三日即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术后一周、四周均可见放射性浓聚,于术后八周即完全恢复.①E 头/C头比值:1.020±0.063,C头/C干比值:2.721±0.086.②A组和B组结扎旋股动脉术后两小时和三天E头/C 头和E 头/E 干比值明显下降,术后一周至八周血供重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组E 头/C 头和E 头/E干比值轻度下降,术后三天血供重建,比值增高不显著,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1.旋股内侧动脉及其分支为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2.99mTc-MDP骨显像定量分析是评价ANFH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不除去丙烯酸中阻聚剂及不通氮气的工艺,以丙烯酸、腐植酸钠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腐植酸钠复合高吸水树脂。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高吸水树脂在丙烯酸的中和度为60%,腐植酸钠用量为1.0g,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55m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20mg时,吸蒸馏水量最大,为1200g/g。  相似文献   
3.
圆柱滚子摆动从动件圆柱端面凸轮的解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明华  李建功 《机械设计》2002,19(11):21-22
借助柱面坐标,建立了圆柱滚于摆动从动件圆柱端面凸轮的廓面方程,为此种凸轮廓面的三维坐标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机械加工厂常用的垂直度检测仪大多是以 180°工作台作为测量基准 ,测量垂直度时 ,对工件测量两次 (第二次工件反转 180°) ,然后取两次测量读数差值的 1/2作为测量结果。由于工作台为分体式结构 ,为保证测量基准 ,需进行精细调整 ;测量时要求上、下两测头长度一致 ,也需进行调整 ,这都可能在测量结果中引入较大的调整误差。此外 ,仪器的传动指示部分也存在较大机构误差。这些因素决定了此类仪器的测量精度不高 ,加之不能检测内角垂直度 ,在使用范围上受到较大限制。为此 ,我们研制了一种便携式垂直度检测仪 ,该仪器以 2π角为测量…  相似文献   
5.
磨削硬质合金刀具时钴浸出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用微乳液介质—分光光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硬质合金刀具磨削、磨损和浸泡后磨削液和刀具中的钴含量 ,探讨了磨削液浸出钴的机理 ,并对磨削液的使用和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 ,建立了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的柱面坐标计算式和压力角公式 ,据此可准确计算弧面分度凸轮工作廓面上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和压力角 ,为此种凸轮的三维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给出了一个算例 ,算例表明公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硬质合金与钢摩擦时金属元素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硬质合金与钢摩擦时金属元素的迁移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摩擦中施加含三乙醇胺润滑剂和干摩擦相比较,钨,钛,铁等金属元素的迁移率明显降低,而钴元素的迁移率却变化很小,分析原因是由于三乙醇胺会使硬质合金中的钴元素浸出所致。  相似文献   
8.
高速镀锌工艺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湿热实验,塔菲尔曲线的测量和中性盐雾实验研究了高速镀工艺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明度差来表征镀层的初期腐蚀速率,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和ZnSO4.7H2O浓度的增加,镀层的耐初期腐蚀变色性和耐蚀性增强,同时还发现高速镀锌过程中的电流效率和镀层耐蚀性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氨基磺酸盐复合镀Ni-Al2O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镍基亚微米Al2O3复合共沉积过程中镀液中Al2O3分散量和电流密度对镀层中Al2O3复合量的影响,以及加入Al2O3颗粒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极极化的影响,研究了氨基磺酸镍溶液中添加亚微米级Al2O3颗粒形成Ni-Al2O3复合镀层的共沉积过程,并分析了各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镍基亚微米Al2O3的共沉积符合两步吸附机理,且强吸附步骤为控制步骤;提高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对亚微米在镀层中的复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沉积Co-Ni合金镀层结构及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氨基磺酸体系电解液电沉积Co-Ni合金,研究了电解液中钴、镍金属离子浓度与合金镍层中钴含量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不同钴含量沉积层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同时研究了合金沉积层显微硬度和合金成份的关系及热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Co^2 /(Co^2 Ni^2 )在0.1-0.5的范围内时,钴离子的优先共沉积的趋势最强。SEM观察结果和XRD分析测试表明,随着钴镍合金沉积层中钴含量的不断增加,低钴含量合金层粗大的颗粒状结晶逐渐转变为细致、均匀的三角形状结晶,最终又形成中等大小的颗粒状结晶。同时合金层中钴含量的逐渐增加,结构由fcc镍固溶体过渡为fcc的钴固溶体,最后转变为hcp的钴固溶体。并且在形成两个钴固溶体的钴含量范围内(20%-50%和60%-80%),所对应的钴镍合金层的硬度值远大于低钴含量区所具有fcc镍固溶体结构的合金层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