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NIS数据库检索出来的1986—1989年有关核废物处理和地质处置的资料,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文献资料特点,介绍了国际合作和经费来源。有针对性地总结了各国新进展、新观念、新设想以及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低中放核废物地质处置概况国外低中放核废物处置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处置方案核废物处置方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有的已被淘汰,如原始土埋法。有的为国际公法所禁止,如海洋处置。当前为各国普遍采用的、最现实的、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案是地质处置。  相似文献   
3.
一、有关名词、术语解译 1.核废物核工业从铀矿开采、水冶、浓缩、加工到制成核燃料,称“前处理”。核燃料经反应堆运行后,每3—4年就有1/3—1/4要更换,进行后处理,以回收未耗完的铀并制成新燃料,同时生产钚,提取其他裂变产物和超铀元素。始于开采,终于核素回收的全过程称核燃料循环。循环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产生核废物,其中99%是固体,仅有1%是液体和气体。废物数量与反应堆的功率、堆型、运行管理水平、维护和事故情况以及处理工艺等很多因素有关。一座2×100万kW压水堆核电站,每年约有1000m~3固体核废物,寿期按35年计算,即有35 000m~3。这些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迄今已建成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伴之而来也积存了一定数量的核废物,因而,开展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在技术准备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下面就这方面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言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核能及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核工业的持续发展和防止核废物危害人类健康,核废物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美国在这方面每年要投资3—5亿美元。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78年成立了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顾问组。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对核废物处置也进行了专门研究,国际经济协作和开发组织的核能机构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西德、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澳大利亚、苏联,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核废物地质隔离计划。美国、瑞典和加拿大等七个国家在这方面达成了合作的双边或多边协定。核废物管理包括处置和处理。处置主要指核废物  相似文献   
6.
显微放射性照相是研究铀矿石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放射性带电质点在特制的原子核乳胶板上形成的径迹为其主要研究内容,故又称做径迹放射性照相。由于特制的乳胶板仅对α质点起反应,其灵敏度极高,几乎能摄下90%以上的α质点,故又简称为α照相或乳胶照相。显微放射性照相,所需矿石量极少,并能研究小至0.01毫米~2的面积,因此,特别适合于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