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金属工艺   2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研究溶剂萃取时,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的混合物萃取某一金属化合物时,其分配系数要比单独使用一种萃取剂时高很多,这就是所谓协同效应。1958年首先由勃雷克(C.A.Blake)等人提出这个名词,他们在使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和磷酸三丁酯(TBP)煤油混合溶剂从硫酸体系中萃取UO_2~( )时,发现其萃取能力很大,并对此混合物的组成和产生协同的机理作了解释。但实际上早在1954年克宁哈姆(J.G.Cunningham)等人在用硫国酰基三氟丙酮(TTA)和TBP与苯的混合溶剂萃取镨和钕的硝酸化合物时就已发现了这种现象。肯尼迪(J.Kennedy)认为D2EHPA和TBP混合物对PuO_2~( )同样有协同效应的存在,并在以后很多工作中提出了对协同机构的解释。最近欧文(H.Inving)发表的一系列工作,有力地证明了TTA和中性磷酸酯TBP及TBPO(三丁基氧化膦)的环己烷溶液对锕系元素UO_2~( ),Pu~(3 ),Pu~(4 ),Am~(3 ),Th~(4 ),Np~(4 )和镧系元素Eu~(3 ),以及第一过渡系的金属离子,均有协同效应的存在,并确定了各种被萃取化合物的组成和求算了它们的平衡常数,对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亦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海莱(T.V.Healy)较广泛地研究了从盐酸体系中用不同中性磷试剂和TTA的混  相似文献   
2.
镭的提取方法通常都是用钡作载体,加硫酸使其共沉淀,然后进行镭钡分离。早期镭钡分离都应用多次分级结晶、分级沉淀的方法。但此法过程长,手续麻烦,且效率低。新的分离方法——离子交换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上。汤姆普金(Tompkin)、雷德(Reid)和拉斯柯林(Ласкорин)等先后用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50,Ky-2,以柠檬酸铵、盐酸和EDTA作为淋洗剂曾很好地加以分离过。但上述工作中所欲分离的溶液中杂质含量少,且镭钡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UO_2Cl_2/H_2O-HCl/YBP-环己烷体系的萃取和反萃取过程的动力学。 由实验测得,在6MHCl溶液中,TBP萃取U(Ⅵ)的速率与水相中U(Ⅵ)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有机相中TBP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在5-8MHCl浓度范围内,萃取速率随盐酸浓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由此可写出其萃取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酸性磷类-螯合-中性萃取剂三元协萃UO_2~(2+)进行了研究。萃取反应及萃取平衡常数可分别表示为 UO_2~(2+)+H_2A_(2(0))(?)UO_2A_(2(0))+2H~+ UO_2~(2+)+2H_2A_(2(0))(?)UO_2(HA_2)_(2(0))+2H~+ UO_2~(2+)+H_2A_(2(0))+B_((0))(?)UO_2A_2B_((0))+2H~+ UO_2~(2+)+2H_2A_(2(0))+B_((0))(?)UO_2(HA_2)_2B_((0))+2H~+ UO_2~(2+)+2HL_((0))+B_((0))(?)UO_2L_2B_((0))+2H~+ UO_2~(2+)+H_2A_(2(0))+HL_((0))+B_((0))(?)UO_2(HA_2)LB_((0))+2H~+ UO_2~(2+)+2H_2A_(2(0))+HL_((0))+B_((0))(?)UO_2(HA_2)(H_2A_2)LB_((0))+2H~+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锶铯钴铕在地质材料上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应用间歇法研究了六种地质材料对放射性锶铯钴铕的吸附行为,测定了经过不同接触时间后的吸附比(R_d)。结果表明,上海泥土和浙江泥土对钴铯的吸附比都很高(1041—7261),而所研究的四种岩石对锶的吸附都较差。铕在六种地质材材上具有中等程度的吸附。不同的地质材料对铯的吸附能力差别很大。几种岩石对钴的吸附都比  相似文献   
6.
石油亚砜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上升单液滴法和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石油亚砜-煤油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动力学。萃取速率与水相铀(Ⅵ)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并于3.0-4.0mol/l HNO3和0.3-0.4mol/l PSO处出现速率极大值。萃取速率与试验温度无明显关系,且随恒界面池搅拌器转速提高而线性上升。实验结果表明,萃取过程为扩散控制,萃合物UO2(NO3)2·2PSO从两相界面扩散至有机相主体是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间歇平衡实验和柱迁移实验研究了放射性~(131)I~-和~(131)IO_3~-在花岗岩-1(浙江)、花岗岩-2(江苏)、紫色页岩(江苏)、凝灰岩(江苏)等4种地质材料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并测定了它们的吸附比。结果表明,四种岩石样品对~(131)I~-和~(131)IO_3~-基本上不吸附或仅有微小的吸附,间歇平衡实验与柱迁移实验所得结果除紫色页岩相差稍大外,其它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石油亚砜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t(Ⅳ)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石油亚砜(PSO)─煤油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t(Ⅳ)的动力学。测定水相Pt(Ⅳ)浓度、盐酸浓度、H~+与Cl~-离子浓度和有机相PSO浓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并得出萃取速率规律。  相似文献   
9.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石油亚砜(PSO)-煤油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t(Ⅳ)的动力学。测定水相Pt(Ⅳ)浓度、盐酸浓度,H^+与Cl^-离子浓度和有机相PSO浓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并得出萃取速率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在已知的二千多个放射性核素中,几乎有二分之一是半衰期不到十分钟的短寿命核素。它们在核科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短寿命核素的研究日益感到兴趣。在重离子反应、高能散裂反应、超重元素的合成和研究、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生产等领域中,重点研究对象都是半衰期较短的核素。人们经常需要对特定核素进行化学性质的鉴定和基本核参数的测定。对于这类研究对象,普通放射化学分离法已无能为力,而快速分离技术正是为了满足短寿命核素研究的特殊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分离速度快、选择性高的优点,能从辐照靶子的混合核素中有效地分离出各种短寿命核素,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