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相似原理,根据工程需要,采用1:5比例设计整体水力模型。对堆芯与上腔室几何形状,经过工程分析,考虑欧拉准则Eu与雷诺准则Re关系,在Re数等于自模Re数时(模型Re取10~5,足够保证自模),可使模型的欧拉数(阻力系数)与原型的相等。堆芯由模拟燃料组件组成以模拟原型的阻力系数,这些组件由具有同心流动通道的正方形横截面的铝棒制造。模拟燃料组件的个数、排列方式与原型相同,使流量分布数据有一一对应关系。所有模拟燃料组件在整体水力试验之前,逐个按阻力系数相等于原型的阻力系数进行标定。对工程设计的两块实心比为0.438和0.7的流量分配板进行了试验,测量了堆芯流量分布并归并成归一化流量分布,还测量了从反应堆进口,经堆芯到上腔室出口的模型各部分阻力系数。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选择实心比为0.7的流量分配板,其堆芯流量分布对应的下腔室流量分配分因子为1.05,和工程取值一致,也和国外数据相符,它可用于秦山核电厂反应堆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反应堆整体模型水力试验原理和试验结果,并对两块实心比为0.438和0.7的流量分配板的试验结果作了分析。试验证明,实心比0.7的流量分配板的试验数据比较均匀,可以应用于秦山核电厂反应堆设计。  相似文献   
3.
試驗測定了雷諾数Re在10~4至3×10~5范围內、水纵向流过直径为6.21毫米棒組成的棒束元件盒的摩阻系数、局部阻力系数和总压降,还測定了直径为5.83及9.81毫米的棒所組成的五种不同排列和节径比s/d的棒束摩阻系数;对棒和盒壁粗糙度的差別进行了計算修正。当棒間平均流速为2.5至4.5米/秒时,棒束元件盒的总压降为8.7至27.5米水柱。它的摩阻、网格阻力和出入口阻力約各占总压降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两种加工較好棒数較少的棒束,摩阻系数試驗值与計算值相符,对其他四种加工較差棒数較多的棒束,試驗值分别比計算值高出17—20%。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流体流过环管流道内的阻力规律,早已有不少人进行过试验研究,如戴维斯(Davis),罗斯福(Rothfus)等人,努森(Knudsen)和卡茨(Katz),斯坦(Stein)等都曾给出过环管(包括偏心环管)流道内摩阻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5.
应用相似原理,根据工程需要,采用1:5比例设计整体水力模型。对堆芯与上腔室几何形状,经过工程分析,考虑欧拉准则Eu与雷诺准则Re关系,在Re数等于自模Re数时(模型Re取10~5,足够保证自模),可使模型的欧拉数(阻力系数)与原型的相等。堆芯由模拟燃料组件组成以模拟原型的阻力系数,这些组件由具有同心流动通道的正方形横截面的铝棒制造。模拟燃料组件的个数、排列方式与原型相同,使流量分布数据有一一对应关系。所有模拟燃料组件在整体水力试验之前,逐个按阻力系数相等于原型的阻力系数进行标定。对工程设计的两块实心比为0.438和0.7的流量分配板进行了试验,测量了堆芯流量分布并归并成归一化流量分布,还测量了从反应堆进口,经堆芯到上腔室出口的模型各部分阻力系数。通过试验分析和比较,选择实心比为0.7的流量分配板,其堆芯流量分布对应的下腔室流量分配分因子为1.05,和工程取值一致,也和国外数据相符,它可用于秦山核电厂反应堆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流量测试的特点着手,对流经电功率为3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导向管环形缝隙内的漏流量进行了实验测定。为验证该反应堆现有燃料组件在导向管上的开孔尺寸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一低压卧式水力迴路上进行了正方形外壳(65×65毫米)的有限棒束流道(流态已达稳定时)的湍流流速分布试验.测量了s/d=1.63的有限棒束中心的中央单元流道的局部流速分布线.流道有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排列的二种.试验结果与笛斯勒-泰勒方法的计算进行了比较.还测量了三种正方形排列的有限棒束流道s/d=1.28,1.33,1.63;S″=3.1,1.6,3.6毫米)各中央单元流道中心处的速度以及最边棒壁和盒壁间的速度.测量局部流速都采用了不锈钢注射针制成的外径等于0.5毫米(内径为0.25毫米)的毕托管.  相似文献   
8.
压水堆上腔室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WR作为核电发展的主要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是我国的主要发展堆型。但是对关系到反应堆安全运行的、直接作用在控制棒导向筒上的上腔室流场的分析研究,长期以来由于紊流流动机制的复杂性和上腔室中控制棒导向筒组件布置的密集性,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深入下去。在压水堆运行期间,作用在上腔室构件上的作用力与冷却剂的流动特性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模拟实验弄清上腔室的流速分布,对了解作用在控制棒上的水力载荷,以及控制棒能否按指令在导向筒内自由升降和快速下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300MWe核电站PWR上腔室1:4可视化模拟体中,以水为介质进行了上腔室流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和N-J型应变片式测速仪测得了上腔室模拟体中的流速,并用归一化的数据处理方法,显示了整个流场的流速分布规律,找出了整个流速的最大区和最大值。从而为控制棒导向筒的结构力学分析和PWR上腔室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一种测量狭窄通道中水速分布的新技术,并用这种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测量了反应堆燃料组件全尺寸模型几排棒束之间宽约3mm、深200mm间隙内的水流速度分布。在几个截面上,于不同流量下,取得了详细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显示了它许多独特的优点:非接触测量,不干扰流场;空间分辨率高,可以测量小区域内的流速分布;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测量方便,移动迅速;一般在45min内就可测出75点的流速,每点读数十次,得到一条线上的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一维前向散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燃料组件间水隙中及燃料组件棒束间的流速分布。观察到在对应六个导向舌位置存在低速区,在靠近实验段壳体壁面个别部位存在更低的流速区。实验中还测得两个组件对应棒束间流道的无因次流速差不大于3%。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