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为加强老地层的区域成矿作用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正在全面开展对前震旦地层中铀和钍元素背景含量区调测量以及对这些地层含铀性的评价。为此,我们提出应用基性岩脉增值S_u对五台、吕梁和中条等地区的前震旦地层的含铀性进行评价。经三个月的野外实地考查,采集了九条有基性岩脉的地层剖面地质资料和分析了98个天然露头的铀及钍元素含量,提出了两个地区中三个有利的铀源层位。一、应用增值S_u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岩脉是地壳深部岩浆侵入地表后冷却的产物。岩浆上升运移中不断地熔融(或部分熔融)围岩,并从围岩中俘获铀(或钍)元素。当岩浆携带热量相当大,并且同围岩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2.
许多国家多年来的铀矿普查实践表明:绝大多数有经济价值的铀矿床都与所谓“高铀区”有关,不是产于其中,就是产于它的边缘。对世界主要工业类型铀矿床来说,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近几年来,对我国产铀花岗岩体的研究表明,一般含铀丰度在10—30ppm之间,比正常含量高2.5—7倍之多。虽然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