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具有特殊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泉四段沉积厚度、砂体发育、气候条件、静水水体发育等沉积特征进行详细解剖,重新厘定泉四段沉积时期,气候干燥,总体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平面上发育有三大物源、6个水系,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沉积体系模式。并提出了“特殊环境使河流体系下游出现枝状河流域和河漫湖沉积,呈现多物源、多沉积中心沉积特征”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LF-ST)以及湖泊萎缩体系域(LWST)等术语;总结出了层序界面的4种类型—区域角度不整合面、火山-局部不整合面、湖盆萎缩最大暴露冲刷面及区域性超覆不整合面;指出了生物富集层和油页岩的底界面以及低能量细碎屑与下伏钙质团决和滑塌构造层之间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而规模较大的水深突增岩相界面、较厚的滑塌构造层顶界面以及颜色突然变深的较厚泥质沉积物分界面可作为准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3.
伊通地堑属佳—伊地堑的南段,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其内的岔路河断陷为一典型的地堑式断陷盆地.综合剖析表明,该断陷内的砂体主要为重力流性质的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内扇中的水下泥石流或垮塌堆积砂砾岩对油气具有封堵性,湖底扇的中扇砂体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内扇发育水下泥石流或垮塌堆积的湖底扇中扇砂体易于构成岩性圈闭.纵向上,此类断陷盆地具有广泛的含油性,易于形成多个含油层位;平面上,其有利勘探区带位于距控盆断裂一定距离的盆地两侧边缘区,特别是盆地盖层断裂有一定程度发育的边缘带,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油气勘探的目标主要为湖底扇中扇的舌状岩性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志留—泥盆系油气勘探新发现表明,该区勘探前景广阔,急需对其岩相古地理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志留—泥盆系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等资料的系统分析,综合各层位砂体及地震相平面展布等特征,恢复了研究区志留—泥盆系组级地层单元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分析认为研究区南部志留—泥盆系发育4套有利的储盖组合,预测研究区西南部巴参1-康1-方1井区和东南部和田1—和4-巴东2井区为有利勘探区带;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中下泥盆统克孜尔塔格组和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为主要目的层位.  相似文献   
5.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为地堑式断陷盆地沉积,其储层主要为重力流成因的湖泊水下扇,具有物源近、堆积速率快、岩性复杂多变的特征,加之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造成这类砂体物性变异系数大,非均质程度高.储层内部含流体时,流体性质难以识别,易造成测井解释上油气水层的误判.为了能够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此类油气储层,提高测井解释的成功率,通过综合分析本区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特征,结合试油结果建立了本区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模型.岔路河断陷测井解释参数交汇图版可以明显区分出气层、油层、气水同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等不同的地层油气产状.图版显示:岔路河断陷产油气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为20%,并且产气层比产油层具有更高的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差值;纯水层虽然具有较好的物性条件,但含油饱和度均小于20%;干层泥质体积分数均大于22%,总孔隙度小于10.5%,物性变差,一般为无效储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煤系与湖相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差异,采用沉积与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对比了抚顺盆地始新统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丰度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认为不同沉积环境中水体性质、有机质来源、生产率和保存条件的差异造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改变.结果表明:古城子组烃源岩具有总体大于10%的TOC(总有机碳)和小于5%的饱和烃含量,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高Pr+Ph含量和藿烷/甾烷)显示有机质来自淡水沼泽中的高等植物;计军屯组纹层状油页岩和γ-蜡烷表明湖泊水体的加深和咸化,水生有机质增加和稳定水体分层造成中等-高的TOC和逐渐升高的饱和烃含量;西露天组烃源岩具有强烈变化的TOC(0.23%~16.91%)和继承性可溶有机质组分,β-胡萝卜烷指示有机质来自高生产力的浅水、咸化湖泊藻类.因此,沉积环境的改变引起有机质来源和生产率的变化,湖泊水体分层与否控制水体中有机质保存,沉积旋回(短期基准面变化)造成垂向有机质丰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 t/d、5,5 t/d和8.6 t/d的初始产能.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南部是砂岩型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已发现中型铀矿床1个,具备较好的成矿潜力。目的层姚家组、泉头组可识别4种主要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铀矿体主要产于辫状河河道亚相和冲积扇扇中亚相砂体中。断裂构造对铀成矿具控制作用。油(煤)气藏作用是铀成矿的必要条件。铀矿主控矿因素为辫状河道沉积砂体、断裂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后生氧化与油(煤)气还原作用。建立了8条找矿标志,优选出白兴吐—架玛吐、协尔苏—金宝屯I级成矿远景区2片,杨大城子、交力格—包日温都Ⅱ级成矿远景区2片。勘查表明,上述两个I级成矿远景区内已取得突破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陆相盆地中存在有3种叠加方式4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即Ⅰ、Ⅱ型加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及退积准层序组;论证了陆相层序地层学4分方案的可行性,并建议使用湖泊枯水体系域(LDST)、湖泊扩展体系域(LEST)、湖泊丰水体系域(LF-ST)以及湖泊萎缩体系域(LWST)等术语;总结出了层序界面的4种类型—区域角度不整合面、火山-局部不整合面、湖盆萎缩最大暴露冲刷面及区域性超覆不整合面;指出了生物富集层和油页岩的底界面以及低能量细碎屑与下伏钙质团决和滑塌构造层之间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而规模较大的水深突增岩相界面、较厚的滑塌构造层顶界面以及颜色突然变深的较厚泥质沉积物分界面可作为准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一段下部的Ⅲ-Ⅴ砂组为坳陷沉降初始阶段的沉积,是重要的农安油层储集体。但其特征复杂,成因不明,严重阻碍了对储层展布特征的认识。以松辽盆地南部小城子地区为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多角度成因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泉头组一段下部Ⅲ-Ⅴ砂组主要为特殊背景下的近源、坡陡的小型辫状河沉积,并进一步区分出了河道、冲积平原2种沉积亚相及4种沉积微相;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泉一段辫状河判识的岩石类型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剖面砂体分布等6点标志;进而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明确了该区泉一段下部Ⅲ-Ⅴ砂组辫状河沉积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