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0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类具有稀疏效应的食饵-捕食系统,给出了唯一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存在唯一极限环的充要条件等一些定性性质的判别准则及其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和分层模型分析成人与儿童对电磁能量吸收的差别。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3GHz微波作用下成人和儿童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峰值SAR和各层组织平均SAR。结果显示儿童的全身平均SAR高于成人,但电磁波在成人体内能量沉积的梯度高于儿童;电特性参数升高使浅表组织SAR增高,深层组织SAR降低。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CMIS的概念,构成及其发展,针对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描术字计算机集成设计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框架,并简述了计算机集成设计系统的实施要点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矿床模型软件在地质设计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述矿床模型软件在地质设施设计上的应用实例,展示了该软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建立矿床模型是矿山开采优化设计和矿山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建模技术已发展到既建立矿床的方块模型,又建立矿床的线框模型的阶段。笔者通过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的“矿床模型”子专题的研究,阐述其建模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西方绘画,由于受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传统和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中、西方绘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型可加速TMD,加速装置基于直线电机原理而设计。根据TMD的工作原理,制订了所设计TMD的加速策略,并采用VB编制了相应的程序。以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与被动TMD的比较,分析了新型可加速TMD的地震控制效果。以一个钢塔为例,讨论了加速装置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地震波对被动TMD的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所设计新型TMD在常见地震波的作用下,控制效果都明显好于被动TMD。  相似文献   
8.
汽轮发电机转子绝缘低和滑环不均匀磨损,是严重威胁发电企业汽轮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事故隐患之一,一旦导致失磁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实例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实际解决过程进行分析,对其他发电企业防范处理此类故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被保护层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层开采理论基础上利用关键层理论分析了保护作用机制,明确了保护效果与层间坚硬岩层、保护层与被保护层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近距离煤层群、中距离煤层群、远距离煤层群的概念,指出了在相对层间距不同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辅助手段扩大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周期稠油性质、渗流特征以及阻流环影响下的黏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轮次吞吐后轻质组分被优先采出,重质组分留下,在近井带40~60 m处形成以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堆积为主的环状高黏阻流环;阻流环的宽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阻流环会降低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了油藏中流场的分布特征,对远井区稠油的渗流起到遮挡作用,导致井间的原油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消除阻流环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基于阻流环分布的“前置降黏+高压搅动”“高效降黏+气体增能”2类释放产能促效引效开采技术。研究成果为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