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水利工程   1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氚监测及内照射剂量的估算与评价方法对田湾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工作人员氚内照射剂量进行评价,并与大亚湾核电站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个核电站氚监测结果有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引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个电站冷却剂中氚产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低放废水的排放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多数研究采用小尺度海域模拟短期低放废水排放后的迁移扩散状况。以南海中尺度海域为例,采用MIKE模拟软件,分析南海中尺度海域的潮汐特征,模拟计算低放废水长期排放后的浓度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氚的浓度场分布情况主要受到潮流场、余流的影响,雷州半岛东部低放废水排放情形下,放射性核素环抱于雷州半岛,并在北部湾迁移扩散,主要流向为西北和西南向;雷州半岛西部排放的主要流向为西北和西南向。就东西部低放废水排放比较而言,西部排放更加有利于低放废水的稀释扩散,排放口附近海域氚的浓度活度较高,对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测量了137Cs、90Sr和Ru在核电厂附近水体沉积物(淤泥和沙)中的分配系数,测量分析了沉积物粒径对3种核素分配系数以及pH值的变化对Ru的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37Cs、90Sr和Ru在淤泥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5 000、12、1 000 L/kg,在沙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780、6、50 L/kg;当pH值7~8范围内、固液比1∶10 g/mL时,3种核素在淤泥和沙中的分配系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Ru在淤泥和沙中的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三维地下水流场,选用某砂岩介质的核电厂址,模拟3H在其中的迁移。模拟结果表明:3H在砂岩介质迁移速度较慢,约经过8 a其浓度峰迁移到河流中。3H在水平方向以迁移为主,在垂直方向迁移很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模拟和预测核素在含水层中的分布、累积情况,借助物理模型试验与核素迁移模式客观反映其迁移、转化规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以山西第四系粉质壤土潜水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室尺度下的核素迁移三维模型试验,示踪核素90Sr以点源形式布设在断面中心位置,通水量为375 mL/d。结果表明,260 d后中心点处90Sr浓度峰值沿轴向迁移了3.9 cm,峰值活度浓度为1.04×104 Bq/cm3;随着与轴线距离的增加,径向上、下对称6个区域的峰值浓度逐渐减小,上半部活度浓度为1.02×103~8.03×103 Bq/cm3,峰值迁移距离约为2.7~3.6 cm,下半部活度浓度为1.86×103~9.80×103 Bq/cm3,峰值迁移距离约为3.3~3.6 cm。结合试验体中90Sr的浓度分布,建立Hydrus-3D核素迁移三维数值模型,拟合得到了90Sr在粉质壤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为79.0 mL/g,纵向弥散度为0.7 cm,横向弥散度为0.8 cm。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系列吸附、解吸实验,从沉积物组成成分、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以及粒径组成等方面,研究了~(137)Cs在沉积物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吸附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增加;解吸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减少;且吸附、解吸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沉积物粒径组成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有影响,沉积物组成粒径越小,~(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AP1000核电机组废水系统流出物收集箱在发生假想破裂事故后,泄漏的核素在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浓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对事故泄露的核素进行筛选,计算核素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以及通过地下水进入地表水后在受纳水体中的浓度分布,并与正常运行工况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所致地表水中核素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不被吸附且有较长半衰期的核素才可能进入地表水,而被基岩吸附的核素迁移速度都很慢,直至核素衰变殆尽,也不会迁移到核电厂厂区外。事故泄漏的核素不会使受纳水域中核素浓度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某海域为例,初步探究某核设施正常运行时低放废液在中尺度海域的排放方案。采用MIKE21模拟软件,利用水动力模块(HD)和对流扩散模块(AD)建立了中尺度海域放射性核素迁移扩散数值模型,以半衰期为12.5年的放射性核素氚为例,考虑了排放口离岸距离、排放口方位和不利风向等因素,对放射性核素在中尺度海域的迁移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初步计算结果表明,排放口设在某河口东北侧,距岸不小于30 km的海域,有利于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扩散。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模拟和预测核素在含水层中的分布、累积情况,借助物理模型试验与核素迁移模式客观反映其迁移、转化规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以山西第四系粉质壤土潜水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室尺度下的核素迁移三维模型试验,示踪核素90Sr以点源形式布设在断面中心位置,通水量为375 mL/d。结果表明,260 d后中心点处90Sr浓度峰值沿轴向迁移了3.9 cm,峰值活度浓度为1.04×104 Bq/cm3;随着与轴线距离的增加,径向上、下对称6个区域的峰值浓度逐渐减小,上半部活度浓度为1.02×103~8.03×103 Bq/cm3,峰值迁移距离约为2.7~3.6 cm,下半部活度浓度为1.86×103~9.80×103 Bq/cm3,峰值迁移距离约为3.3~3.6 cm。结合试验体中90Sr的浓度分布,建立Hydrus-3D核素迁移三维数值模型,拟合得到了90Sr在粉质壤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为79.0 mL/g,纵向弥散度为0.7 cm,横向弥散度为0.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