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模态综合法和模态叠加法的密集模态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通过两次坐标变换将全结构缩聚为自由度更少的超单元模型,将超单元模型的模态分为密集模态和剩余模态。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法分离出已知响应中单阶的剩余模态响应,进而重构出待测位置的剩余模态响应,待测位置的密集模态响应可由模态振型和剩余模态计算得到,通过模态叠加法实现在密集模态下的时域响应重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待测位置响应的理论值与重构值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和效率,此外还详细研究了主模态数量、子结构划分方式、测量噪声和阻尼对重构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文方法通过模型缩聚大大减少了重构的数据量,并且改善了传统EMD方法不能分离频率间隔较小的模态而无法实现响应重构这一不足,无论密集模态存在与否都可适用于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加速度等多种动力响应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和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总结美国、德国、苏联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我国工程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以及目前的交通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未来桥梁工程师纵向三级人才培养和横向不同桥梁专业人才培养的“多目标”培养思路,并分析了其与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一致性;最后,建立了基于中南大学“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这个纵向链条的桥梁工程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并制定了桥梁工程专业横向课程群,完整构建了三级人才和不同桥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基于多目标的未来桥梁工程师培养。  相似文献   
3.
磁流变阻尼器在斜拉索减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大幅振动及其控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应用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拉索减振是一种新的探索。文中介绍在洞庭湖大桥应用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拉索减振的试验研究情况,得到了安装阻尼器前后拉索的动力特性,结果显示拉索系统的模态频率在安装阻尼器后增大了3%-4%,模态阻尼比无阻尼器时增大了3倍-6倍。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效果经历了实际风雨振的检验,在其他拉索发生大幅振动的情况下,装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拉索稳定如常,其振幅减小20倍-30倍。证明该阻尼器是拉索减振的有效手段。这些对于应用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拉索振动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广  黄方林  何旭辉 《机械强度》2007,29(2):196-200
建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上部结构为钢桁梁,下部基础为桩基础和沉井基础,至今已安全营运37年.其动力特性分析,可为该桥的模型修正、健康监测、状态评估、损伤识别以及抗震分析等提供前提条件和依据.根据大桥结构特点,利用ANSYS建立只考虑上部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和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并对两个模型的前6阶自振频率和振型进行分析,通过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表明,在低阶振动时可不考虑下部结构的影响,在高阶振动时要考虑下部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旭辉 《江西建材》2015,(5):204-206
本文就澜沧江跨越隧道锚的施工测量作一下论述,分析隧道锚锚索的定位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型工程结构自由度数量巨大,采用现有基于全局有限元模型的时域方法重构此类结构动力响应效率低、计算难度大,因此,提出一种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模型缩聚的动力响应重构方法.基于模态综合法,将有限元全模型适当划分为多个子结构,通过坐标转换,得到自由度数目更少的超单元模型,结合带有间歇准则的经验模态分解法进行重构.由于该方法无需考...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中的斜拉桥错列斜拉索为工程背景,设计了一套斜拉索风洞试验装置,对非平行的双排斜拉索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风攻角和风偏角对拉索振动的影响。试验观察到下游拉索发生明显的尾流驰振,尾流驰振的振幅及轨迹受风攻角与风偏角的影响显著。当风攻角为5°、风偏角为10°时下游拉索最容易发生大幅尾流驰振,因此将此组合工况定为最不利工况。针对此最不利工况施加了三种抑振措施,分别为刚性杆连接、弹性杆连接和增加阻尼,试验结果表明加刚性连接杆或弹性连接杆成功抑制尾流驰振,而当阻尼比小于0.68%时,增加阻尼对尾流驰振的抑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列车测压试验,以平层公铁桥梁和CRH2列车为背景,分析了风屏障对平层公铁桥上列车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有无风屏障时列车表面压力以及气动力的跨向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风屏障后,列车迎风面与背风面、顶面和底面风压差随风屏障透风率的减小而减小,使得列车总体侧力和升力减小,风屏障透风率为20%时,列车表面脉动压力分布较均匀,有利于桥上列车运行时的安全与舒适。风屏障的防风效果不会随着风屏障高度的增加一直变好,透风率为40%时,风屏障存在一个最优高度3.5 m。风屏障透风率对列车迎风面以及顶面圆弧过渡段表面风压的影响明显大于高度。设置风屏障后,列车底面和背风面测点压力跨向相关性更好,风屏障的挡风效应增强了这两部分展向流场的一致性,使流体的脱落点更一致。随着跨向间距的增大,气动力的相关性越来越差,风屏障对气动力的跨向相关性较无风屏障时弱,设置风屏障时跨向间距超过5倍列车高,气动力完全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车辆与桥梁间存在显著的气动干扰,但现有研究大多以流线型高铁车辆和钝体外形的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且往往重点关注桥梁对车辆气动力大小的影响。以某流线箱型轨道专用桥和钝体外形的轨道交通车辆为背景,首先通过刚性节段模型测力试验,利用开发的车-桥系统气动力同步分离装置对不同风攻角、车桥组合方式下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力进行测试,分析横风下车桥间气动干扰对车辆、主梁和车桥系统所受总体气动力的影响规律;然后结合烟线法获得的车桥系统绕流场显示结果,揭示车桥间气动干扰机理。研究成果可为以后典型车桥组合工况下车、桥气动力经验公式的提出奠定基础,以及深入认识车桥间气动干扰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既有铁路钢桁梁桥基准有限元模型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既有铁路钢桁梁桥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安全,需要建立能够精确模拟结构目前状态的有限元模型。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例,根据灵敏度的物理意义,从简单实用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以结构设计参数为修改参数,以结构自振频率为目标函数对初始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最后以结构主要杆件应力时程响应为验证参数建立了能够表征该桥目前状态有限元基准模型,为大桥的状态和疲劳寿命评估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