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定量评价井壁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井壁稳定性的准确评价对优化井身结构、优选完井方式、提高固井质量、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井壁稳定归根结底是井周应力状态与地层岩石强度的平衡关系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从受力与材料强度两方面出发,应用统一处理平衡方程与破坏准则,分析了井周的应力分布,得出在与原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为90°和270°处,井壁最易坍塌;夹角为0°和180°处,井壁最易破裂。进而提出了井壁的坍塌评价系数Sc和破裂评价系数Sf,当Sc=1或Sf=1时,井壁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Sc>1、Sf>1时,井壁稳定,且值越大,井壁越稳定。井壁坍塌评价系数和破裂评价系数为评价井壁稳定性提供了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发育有切割井眼结构面的井壁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割井眼结构面的存在弱化了井壁的稳定性,常规完整井眼的井壁稳定分析理论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受结构面切割的井眼。基于摩尔-库仑理论,在分析结构面应力状态的基础上,给出了井眼受结构面切割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并研究分析了结构面产状对井壁失稳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壁的稳定性与原地应力状态、结构面产状以及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关,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情况下,结构面的走向与倾角对井壁的稳定与失稳方位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准确评价结构面产出状态是提高井壁稳定性评价精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出砂是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FEPG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平台,建立了三维应力场弹塑性地层出砂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轨迹的裸眼井井壁周围的有效塑性应变分布规律及出砂趋势,研究了气藏压力衰竭对完井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井眼轨迹对出砂有重要的影响,同一地应力环境下向不同方位延伸的水平井在投产时应该采取不同的生产压差和不同的生产制度,水平井眼轨迹对出砂的影响程度随着3个地应力差异的增大而加剧。气藏压力衰竭对井壁的稳定性和出砂趋势都有重要影响。随着气藏压力的衰竭,井壁稳定性将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导致井筒出砂。因此,对气井完井不仅应该考虑到气藏开发初期地层的稳定性状况,而且还应该考虑到气藏压力衰竭后可能出现的井壁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4.
砾石的随机分布使砾岩储层具有高度非均质性,显著影响局部力学响应,难以控制和预测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水力压裂裂缝的遇砾扩展机制仍不清楚,使得水力压裂的设计和有效实施充满挑战。基于全局黏聚力单元,在Abaqus 平台建立了渗流-应力-损伤多场耦合的二维裂缝扩展模型;在细观尺度上将砾岩视为砾石、基质和胶结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进行压裂裂缝遇砾扩展行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遇砾发生穿砾、绕砾、穿砾且绕砾等现象;砾石的渗透性和弹性模量对裂缝遇砾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不同:砾石的低渗透性造成憋压现象,裂缝尖端流体压力提高了13%,水平与竖直方向有效应力分别减小了10.1%和12.8%;砾石的高弹性模量造成应力的屏蔽现象,裂缝尖端与砾石间的区域水平方向有效应力减小了5.8%。砾石的低渗透性与高弹性模量都会造成胶结面上发生剪应力集中,增加了胶结弱面破坏的可能性,造成裂缝遇砾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5.
塑性应变准则在油井出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塑性应变准则建立了油井出砂预测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岩石的屈服应力准则用Drucker-Prager准则。在某油画地层参数下,用该模型得到了不同井筒压差所对应井壁附近的塑性应力、应变变化结果,用这些结果可预测油井出砂情况。根据临界塑性应变,确定了井壁不出砂的临界生产压差,为油井正常生产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复杂,预测难度较大。建立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数学模型;考虑水平井井周裂缝应力和流体的实际状态,根据断裂力学理论给出水平井井周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按照Irwin延伸扩展准则判断裂缝是否延伸,遍历计算起裂点及其扩展点并不断迭代求解直至满足约束条件,建立裂缝延伸扩展数学模型;提出了用测井资料预测压裂裂缝长、宽、高的方法,建立用测井资料预测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的方法。针对四川页岩气水平井,研究了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方法,对四川页岩气水平井H1-3井压裂裂缝形态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H1-3井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近井周围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开发已由地质勘探转变为开发建产阶段,研究页岩中甲烷的解吸规律对于把握页岩气产出规律、正确评价页岩气可采储量有着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页岩中不同矿物的解吸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解吸的贡献,对龙马溪组页岩、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Ⅱ型干酪根及石英样品开展了60℃下高压甲烷等温吸附/解吸实验。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页岩、黏土矿物、石英及Ⅱ型干酪根的解吸迟滞现象,并计算了黏土矿物、Ⅱ型干酪根及石英中甲烷解吸效率曲线,研究了不同矿物之间解吸规律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干酪根、黏土矿物样品中的解吸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且不同黏土矿物样品的解吸滞后程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干酪根的解吸迟滞系数最大,达到43.67%,不同类型黏土矿物的解吸迟滞系数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随着压力降低,页岩岩样、黏土矿物、干酪根和石英的解吸效率都呈增大的趋势,且干酪根、黏土矿物、页岩的甲烷解吸效率曲线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油气田油水井先期防砂的新型化学溶液防砂技术。简要分析了其固砂机理和工艺过程。室内试验和临盘油田102井次现场应用表明,该防砂技术安全可靠,施工成功率100%,现场施工简便易行且有效期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活度平衡理论很早就被提出并应用在泥浆滤液防塌性能的研究和设计中,但长期以来由于无法取得泥页岩地层水样,致使泥页岩地层水的离子活度难以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也阻碍了该理论在泥浆设计中的应用。本文对地球物理测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充分认识和利用现有测井资料,结合泥质砂岩地层的“双水模型”,可以确定泥浆滤液与地层水溶液的离子活度比及地层水溶液的离子活度,从而可对泥浆滤液防塌性能(或抑制泥页岩水化的能力)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决策级融合的多波段SAR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SAR图像目标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智能索引变量恒虚警和二次检测对多波段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然后利用Neym an-Pearson准则对检测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在保证融合前后虚警概率一致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高检测概率。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实际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