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SEM、TEM和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研究时效时间(时效温度180℃)对Al-Cu-Li合金冷轧板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确定Al-Cu-Li合金的最佳时效时间为15 h,此时时效处理得到的TEM图中峰值时效析出相包括δ'、T1、θ'与S'相。由合金断口形貌发现主要发生了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生成了部分小尺寸韧窝。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Al-Cu-Li合金的时效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单调增加,伸长率单调减小。时效时间15 h下合金的硬度、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42 HV、338 MPa、292 MPa和8.4%。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传输系统作为保证通信质量的重要组成,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是至关重要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生产活动均离不开通信传输,因此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就要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各种需求使得在设计中可以抓住核心建设的同时,保证细节上的优化。因此,本文重点讨论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电能质量检测方法,以快速傅里叶变换作为控制算法设计电能质量检测软件;根据同步汽轮机的数学模型,在PSCAD仿真平台中搭建了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模型,基于FFT算法并使用C#编程语言设计出了电能质量分析检测软件。软件通过测试分析,满足国标要求,可靠性高,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电能质量的检测研究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研究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电能质量,针对双馈式风电机组,给出了一种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利用PSCAD仿真软件搭建模型,得到双馈式风机并网电能质量指标曲线,并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反应双馈风机并网的电能质量,提高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从对ip-iq检测算法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仿真分析出发,论证了负载电流谐波检测方式并联型APF和电源电流直接控制方式APF的等效性,并给出了电源电流控制的控制方案。最后,对经典方案与电源电流控制方案分别利用Matlab仿真,仿真波形充分验证了两种方案的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压源换流器(VSC)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有两端和多端系统,在目前的电力运输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在分布式发电及中/低电压输配电等方面均有已用。本文通过介绍采用以直流电压-有功功率为调节特点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手段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再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单点直流电压的控制手段进行比较发现,可显著提高直流电压的质量和换流器的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8.
开关电源因其功耗以及体积等方面的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一种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式高频输出开关电源的设计,开关电源以TOP227Y芯片和高频变压器为核心,用单端反激式作为电路主拓扑结构,调制方式为PWM调制,电路输入电压为220 V,输出为5 V和15 V两路直流电源。对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切实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测试所得的数据表明,设计的开关电源能够提高电源效率,减小纹波,输出稳定直流电源。  相似文献   
9.
在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前级BOOST变换器采用最大功率点的跟踪(MPPT)方法,使光伏电池达到最优状态,最大限度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级网侧逆变器采用双环控制方法,使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电网功率因数为1。通过PSIM仿真软件,实现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和电流并网。前后级系统可以独立完成各自功能,互不干扰,这种结构更易于系统模块化设计与集成。  相似文献   
10.
UPFC作为第三代FACTS元件的典型代表,综合了许多FACTS器件的灵活控制手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仿真模型大体由三个模块组成,包括正弦脉宽调制(SPWM)信号产生模块、电压源变换器(VSC)控制模块和UPFC控制器的比例积分(PI)控制电路。通过采用三相桥式全控电路组成VSC,VSC的开关器件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门极信号按SPWM的方式产生,信号的产生受控制器控制,从而构成完整的UPFC仿真模型。通过对UPFC的仿真分析,可以看出它的快速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