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FIX组态软件在煤气调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FIX组态软件通过科进报表软件实现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连接.  相似文献   
2.
采用HOLLiAS—LEC G3小型一体化PLC对气箱式脉冲袋收尘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某铜矿自然崩落法矿山自生产以来底部结构反复受压,造成巷道破坏,为生产带来极大困扰。矿山针对不同的来压情况及破坏形式进行支护试验,并利用沉降观测、微震监测和应力监测等手段对底部结构围岩、支护结构进行监测。经过现场支护试验研究与现场监测,发现断层带最有效的支护方式是刚柔并济,并从超前支护、控制拉底推进线、控制出矿等方面总结出了采场地压活动控制技术。该方法对底部结构地压活动控制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为自然崩落法矿山或地压较大的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HOLLiAS—LEC G3小型一体化PLC应用于二次滤网,控制其排污箱的停顿时间和排污阀的开关,给出了PLC端子接线图和控制系统流程图。  相似文献   
5.
朱霆  蒋学 《今日电子》1994,(5):58-59,61
自从7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采用数字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国内和洲际间数据分组交换网络后,随着固态功率放大器、频率变换器、数字处理、VLSI和扩频通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一种新型的数字卫星通信系统——甚小口径终端(VSAT)系统——高性能价格比的实现成为可能。VSAT系统以其成本低廉、组网灵活、操作方便等特点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成为目前卫星通信产品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变电站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监控中心和手机客户端的测量和显示功能的一体化,使工作人员对变电站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的应用需求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基于智能保护器RPC2701的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的技术方案。现场的应用情况表明,智能保护器RPC2701能够很好地满足馈电开关对漏电保护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和层次结构,并以冶金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例,提出了完整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自然崩落采矿法作为低成本并且大规模的采矿方法,矿岩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的作用下自然崩落,并通过出矿水平的聚矿槽放出,矿石的不断运出,地表逐渐塌陷形成露天坑,随着采矿活动的持续进行,地表塌陷坑将变得越来越大,当降雨增大,塌陷坑内的地表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持续不断的放矿影响为泥石流提供通道和诱发因素,持续放矿容易造成井下泥石流的发生。本文以某铜矿为工程背景,通过2019年以来历次井下泥石流的发生,从引发井下泥石流的物源条件、地形地貌、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控制井下泥石流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井下泥石流的发生和物源条件、地形地貌、诱发因素三要素密不可分,治理井下泥石流需改变地表塌陷坑,控制水源、物源汇集,控制放矿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求固定边界条件下最佳性能的双迭片压电振子的Unimorph弯振换能器,计算和分析了这种压电振子的共振频率、有效机电耦合系数与振子尺寸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设计弯曲换能器的最佳几何参数.结果表明,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和机电耦合系数影响很大,当参数α=0.49,β=0.71时有效机电耦合系数最高,可以达到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