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利工程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水资源短缺评价研究中,前期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常权法确定评价指标,致使评价指标产生状态失衡。将变权理论引入到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中,从而确定评价指标变权重,并结合灰色关联法,构建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的变权灰色关联法模型并加以应用。最终得出荆南三口地区三县的水资源短缺程度均为轻度缺水,其缺水程度排序为:华容县南县安乡县。利用变权灰色关联法计算水资源短缺程度,方法可行,结果合理,满足了评价指标均衡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土壤收缩特征是土壤在干燥、湿润交替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土壤容积随含水量改变的关系。本文就土壤容积变化表示方法、土壤收缩特征曲线模型、膨胀土水分运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为优先流运动和土壤胀缩运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平一维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对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分别采用k=ks(hd/h)m和(θ-θr)/(θs-θr)=(hd/h)n的形式,假定水平入渗时土壤传导区内水分运动通量q不随位置x变化,推求了湿润锋与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间关系、湿润锋随时间变化关系,以及土壤水分分布与湿润锋间关系。并利用实验资料对这些理论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荆南三口河系1956-2016年的实测径流量资料为基础,以1989年为水系连通变异分界点,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基准期和变化期的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准期和变化期年均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1.945 7×108和0.768 2×108 m3/a;径流主要集中在丰水季节,占比达60%~70%,变化期在4个水文季节的径流量比基准期下降了40%~80%,枯水季节下降幅度高达77%;径流量存在3类周期变化,变化期比基准期的小周期丰枯交替次数约增多2次,长周期范围和中心值约缩短6 a;新江口和管家铺两个水文站的径流量约为三口地区总流量的2/3,集中于松滋河的西支和藕池河的东支。研究结果可为荆南三口地区及洞庭湖的水资源调蓄提供科学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持水特征测定中的容重变化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吕殿青  邵明安  王全九 《水利学报》2003,34(3):0110-0114
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了黄土高原6种典型质地土壤的吸力、容重和重量含水量三者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持水特征测定中的容重变化特征;借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幂函数模型和土壤收缩特征线性模型获得容重与吸力间幂函数关系,并利用试验资料进行检验;提出了确定土壤持水特征测定中容重变化的三点法,该方法所获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实测结果极为吻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程度,构建水资源短缺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江荆南三口地区水资源短缺静态程度进行评价,以静态程度为基础,信息集结视角和变化速度激励为手段,提出融合变化速度状态测度与变化速度趋势测度的水资源短缺程度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2003年~2015年水资源短缺静态程度不严重,均为基本不缺水类型,但区域内存在差异;耦合水资源短缺程度变化速度状态测度与变化速度趋势测度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表征区域出现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概率及揭示短缺程度变化的速度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